社团活动

社团活动

社团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合川校区 / 社团活动 / 正文

美食綦趣坊04期|美味调剂生活——“最美家乡味”之胡辣汤、小酥肉篇

美食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气氛,更是一种记忆。每个地方的美食代表了不同的地方特色,如果说家乡记忆是一道门,美食就是钥匙,食物使人们产生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而在每位异乡客的眼中,那就是家的味道。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动手能力,体验做美食的乐趣,美食协会分别于3月17日和3月24日在綦河书院共享厨房以及玉棠书院半糖煮艺烘焙坊开展美食綦趣坊“最美家乡味”第三期胡辣汤和第四期小酥肉。在这里同学们可以找寻专属自己的家乡回忆。

“移时三餐”美食綦趣坊因美食文化起兴,以移通师生兴趣为导向,驻綦河书院功能室“小厨·共享厨房”为阵地。美食佳肴教学,每期小班60人分组教学,构建精细化美食课程体系;采用理论公开课与实践体验课相结合的形式,从学到做,寓教于乐,引领移通师生们了解美食知识,爱上美食文化。

麻辣鲜香胡辣汤,营养美味又开胃

胡辣汤是河南早餐中常见的传统汤类名吃,色泽靓丽,汁粘水稠,香辣可口。在中国,不同品牌胡辣汤特征分明:逍遥镇,青色大铝锅盛汤,中药味和辣味较强,肉以牛肉片为主;北舞渡,黄色大铜锅盛汤,汤味较绵润,肉以羊肉块为主。肉片和肉块曾是两种汤的主要区别。



在小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相互配合分工,对食材进行初加工。有的对面筋进行柔洗,有的在准备调味品和配菜,默契的合作使得制作过程十分流畅。在场外观摩的同学也仍不住跃跃欲试,笨拙的模仿着柔洗姿势。在小老师的指导下和团队之间的默契合作下,同学们很快就品尝到自己的劳动成果。





回溯食物本源,不是为了用本源去规训创新、规训和本源不一样的东西,而是从食物的源起出发,去探寻地理、经济、文化、人口流动如何影响它,让它成为今天的样子;是为了检视哪些变化是让人欣喜的,哪些变化让我们丢失了一些很宝贵的东西。在感悟着美食的同时也感悟着青春朝阳的多彩人生。

不食人间烟火味,只缘身在酥香中

第四期美食佳肴教学为酥肉,酥肉是一道特色传统名菜,主要见于山西、河南、江西、湖北、山东、四川、贵州、陕西、重庆等地。它香酥、嫩滑、爽口、肥而不腻。酥肉凭借着自己独特的味道与给人们留下极好的口感,因此被称为山西“十大碗”之一的特色小吃,在重庆的年夜饭上也是备受欢迎的一道美食。



炸小酥肉一,讲究入口酥脆,二,讲究肥肉入口即化,油而不腻,满嘴飘香。想要满足这两个条件可不容易,从选材方面都是有讲究的。同学们在小老师的指导下将五花肉切成长条,保证每一根肉条都有肥有瘦,另一位同学也不闲着,开始调制小酥肉的灵魂——蛋糊。蛋糊是制作小酥肉的关键,调出合格的蛋糊才能有酥脆的口感。两位同学们默契分工。在将酥肉放入油锅里炸的数分间,烘焙坊已然飘香。小酥肉拥有了非常酥脆的口感,拿上一块放入嘴中,牙齿和酥肉的碰撞下发出“咔咔咔”的响声,响声伴随着浓浓的香气在嘴里绽放,葱姜蒜的加入使得酥肉的香气越发浓郁,给酥肉赋予更加完美独特的味道,同时也拨动着人们的味蕾。



在小老师的精心教导下,同学们抓住机会,亲身体验制作美食的快乐。看着美食诞生在自己手里,那种满足感溢于言表。

中国美食文化和社会生活有很大的关系,人们可以根据美食来发挥其社会生活价值,丰富自己、提高自己,享受制作美食的过程,享受制作美食的快乐。在社会价值层面,传统美食也推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使传统文化通过美食的方式源远流长。在精神价值层面,传统美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在美食中品味人生的酸甜苦辣。

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饮食文化,而这些传统美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见证,同时也是比是当地文化的重要标识,不管我们身在何处,家乡的传统美食总能够抓住我们内心那一份独属于家乡文化的共鸣,美食綦趣坊下一期邀你共赴。


撰稿:李梦玉、高钰伟 

 雷朋、朱长芳

拍摄:陈乙睿 王楠 

(团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