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团活动

社团活动

社团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合川校区 / 社团活动 / 正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远景学院古典学社经典读书分享会第五期:《诗经》

《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诗经·毛诗序》

2023年3月24日下午15时,远景学院古典学社在菩提教室五组织开展了“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读书分享会,吴慈荷老师、乌兰老师等20多名师生参加本次诗经读书会,李栖悦和何敏同学担任主持。本次读书会共同探讨了八首《诗经》中的作品:《周南·关雎》、《周南·葛覃》、《周南·卷耳》、《周南·樛木》、《周南·螽斯》、《周南·兔罝》、《周南·芣苢》、《周南·汉广》。

何敏同学以《关雎》开场,为大家讲述了一个男子在河边遇到一个采摘荇菜的姑娘,并为姑娘的勤劳、美貌和娴静而动心,随之引起了强烈的爱慕之情,在梦里也会梦见那位姑娘的一系列追求过程。充分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内心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突出表达了青年男女健康、真挚的思想感情。本篇是诗经的首篇,更加表明了关雎在古代人们心中的地位。

牟丽颖同学声情并茂地朗诵《葛覃》,带我们看先秦时代已出嫁的女子准备回娘家探望父母之前在家做的一系列准备工作,感受这位女子的忐忑和喜悦。古代女子出嫁从夫,在未得到婆家允许是不能回娘家的,在场的同学都为这位已出嫁女子能够回娘家感到喜悦的同时又有些心酸,联系古今进行了比较。

汤晶同学让我们闭着眼睛感受她带来的《卷耳》,思念的忧伤,凄苦的滋味,缅怀的氛围,引起了在场者的共鸣。这首诗描述了丈夫出征在外,妻子在家采卷耳时对丈夫的无尽思念,展现了夫妻间思念到极致的凄美意境。

胡飞飞同学带来的《樛木》,这首诗一种解释为:一位君子在没有嫉妒心之后的所作所为,看到别人的优点,会真心为别人感到高兴,看到别人有困难或不足的时候,无私的给予帮助和补充。另一种解释:这是一首祝颂君子安享福禄的叙事诗,以樛木喻男子,葛藟喻女子。葛藟生于树下,能保护树根;青藤又攀缘而上,依附大树生长,比喻夫妻或爱人关系亲密而又相亲相爱。蕴藏着人际关系的哲理,是借用“葛藟”的特性来完成的,这就是诗中的比兴。

李栖悦带来《螽斯》的分享,用提问的方式开头,询问大家平日里对于蝗虫的印象,螽斯就是蝗虫,在场者对于蝗虫都是害虫的恶劣印象。而《螽斯》中蝗虫象征着多子多福,子孙延绵,李同学再用《如懿传》和《甄嬛传》两大热门影视剧中的螽斯门的出现,表现了古代人对多子多孙的期望。

经读书会的尾声,龙伟坪同学和张春洁同学分享了《兔罝》和《芣苢》。《兔罝》中主人公以猎兔来向公侯展示自己力量,渴望得到公侯的赏识;《芣苢》是在周朝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作品,只有在社会清明、阶级矛盾比较缓和的年代才能有这样的欢快之歌;最后是吴慈荷老师分享《汉广》作为结尾,诗中男主人中追求女子不能得,男子面对浩渺的江水,倾吐满怀惆怅的愁绪。

读书分享会的内容都出自《国风·周南》。国者,诸侯所封之域;而风者,民俗歌谣之诗也。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国风篇是整个诗经的精华部分,是底层人民的创作,自古以来我们人民的创造力都是无穷无尽,不可估量的,是当时的人民创作了这部伟大的作品。千百年后,斗转星移,现在的我们再读经典,依旧能从起承转合的文字中看到当时人民的精神风貌。

图:张春洁

文:何 敏

指导老师:吴慈荷

艺术与人文教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