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鉴赏如何与创意表达完美结合,如何在鉴赏课上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由此,4月11日,远景学院教研室主任赵丹老师邀约重庆对外经贸学院国画老师梁赵飞来到《艺术鉴赏与创意表达》课程,双师合作,共同为远景学子呈现了一堂精彩的艺术理论+实践特色审美体验课堂。

赵丹老师从国画的文化背景、内涵,从分类、工具使用、装裱方式等层面带给同学国画基础鉴赏认知。梁老师带来的是直击课堂的实践体验,从工具、用笔、技法等方面入手,一边讲解一边示范。在老师的笔下,墨色的线、面、点很快就融成了一副作品,同学们都纷纷惊叹于国画艺术的奇妙,极具主观性,是西方写实绘画中完全不能体悟的魅力。与西方绘画的写实、再现不同,国画重写意、重主观的情感、重神韵而非形似,更加洒脱而非刻板拘束。这种灵活性让艺术专业的同学也感叹不已,表示得到了极大的启发。同学们和两位老师热烈交流,不断发问,眼观耳听,切身感受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的过程和思考,恨不能立马开启创作之路。


实践,才能出真知。收获了国画的理论知识和创作观摩后,同学们立马操练起来,切身体会丹青笔墨的魅力。在同学们碰到疑惑的时候,梁老师都一一解答,对如何处理笔触现身说法。课堂上,曾学过绘画的同学就显示出了优势,编导专业的周俊言同学所作的熊猫就极为生动,惟妙惟肖,把熊猫的神态很好的展现了出来;数字媒体艺术的宋玉琳同学,笔下的孤舟山水图也颇有意境,对山水画的技法勾、皴、点、染有所收获。


一堂课的时间太短,不能穷尽古老国画的深邃,同学们不舍的接受了课程结束的事实。艺术鉴赏课程从理论出发、体验实践、再回到理论,开拓了同学们的审美视野,增强了审美体验,促进了艺术理论的理解。这才是艺术课堂该有的样子吧!

课程感悟
在课堂上体验到了国画的创作过程。在观看梁赵飞老师示范时,感觉老师笔走龙蛇,栩栩如生,结果到了自己上手时,却发现毛笔走势的控制、墨色浓淡的掌控,都非常的难,也更加感受到老师的技艺非一日之功。
在临习画水墨山石的过程中,老师用笔放松,却又注意每个地方的用墨、用笔,这些都是构成画面的主要因素。我自己去画时,学着沉下心来,放空自己,使自己仿佛能身入其境,与古人来一场时空的对话,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每一次用笔,用色中,画出一幅有感情的画作,最终我成功了。
——周俊言 2021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老师给我们讲解的国画的用墨、用色、用笔的要求,我发现国画所包含的知识非常广泛和深奥,要想成就一副好作品是不容易的,用笔要讲究笔气、笔力、笔韵、笔锋的变化也有很多,色彩的对比和调配也十分讲究。在一笔一划中,虽说笔不达意,但老师的一句点拨,一笔示范,便让我们茅塞顿开,笔墨是国画的精髓,通过浓淡、干湿、疏密表现出节奏感和气韵感,当我握住毛笔的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其强烈的民族特性和奥妙的文化魅力,置身其中,花鸟山水跃然纸上,我仿佛体会到了那些文人墨客向往的潇洒不羁,高远放达的悠闲生活,崇尚贴近自然的清野闲趣,丰富了我们的情感。这节课调动了我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探究艺术的兴趣,非常有意义。
—— 李兰儒 2022级工商管理
图、文:牟京星
指导老师:赵丹
艺术与人文教研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