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热起来了,而玉棠书院的阶梯教室,人气更热。一百多位同学走出门前炎日里,偷闲一刻是乘凉。4月16日晚上19:00点,綦遇创意戏剧社“登瀛台”第三期文化讲座在玉堂阶梯教室拉开大幕,本次讲座特邀创意写作学院副院长、小说家苏瓷瓷老师讲述韩国导演金基德的电影作品。在长达两小时的讲解中,气氛热烈,互动话题不断。





金基德出生于庆尚北道奉化郡。1996年,拍摄了第一部电影《鳄鱼藏尸日记》。2003年,推出《春夏秋冬又一春》,角逐2004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2004年2月,凭借《撒玛利亚女孩》第三次出征柏林电影节。9月,凭借《空房间》获得“最佳导演银狮奖”。2012年,凭借执导的第18部影片《圣殇》获得第69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2013年6月,凭借执导的惊悚片《莫比乌斯》入围第70届威尼斯电影节。2014年,凭借执导的惊悚犯罪片《一对一》获得第71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影片奖。2020年12月11日,金基德因新冠肺炎并发症在拉脱维亚去世。


在简单介绍完金基徳后,苏老师首先给同学们展示的是他的《鳄鱼藏身日记》。影片讲述了一名暴力且无知的青年,依靠寻找投河自杀者的尸体得到的报酬来维持生活。这是一部制作粗糙且有诸多不足的独立电影,同时也是一部奇异的处女作,它的真正价值在于显示了金基德在与电影产业完全隔绝的状况下,能够以一年一部的进度且超低成本地拍摄电影。
为了活跃气氛,锻炼同学们的表达能力和创作能力,苏瓷瓷老师要求现场同学根据影片开头来猜后续的故事进展,她说:“现在出来了一个老人,一个小孩,还有这个鳄鱼,以及一个企图自杀的女孩。当人物都到齐的时候,你们怎么编故事?大家可以相互讨论一下,看看哪位同学能够猜中,如果能猜中的话,你也是可以比肩金基德的天才。”
同学们讨论的如火如荼,期间有三名同学勇敢表达出他们自己的观点。即使他们并没有看过这部电影,但编的故事,脑洞开得一个比一个大,苏老师给予高度赞扬。
金基德导演是个争议人物,西方国家不停地给他大奖,但韩国本土就很冷漠,说他是个坏小子,是韩国电影的一个异端,是韩国人心中的“暴力厌女的恶棍”等等,可金基德仍旧我行我素。对此,苏老师表示金基德和鳄鱼是一个底层的。在创作和拍摄时,金导演将自己更切肤的疼痛都融入到作品中。


再此之后,苏老师又讲了金基德的《雏妓》,不得不说,这部影片又在刷新影迷的三观,同时也折射出了一个“不见光”群体,难以启齿的伤疤。该片讲述了慧美的父母收留妓女贞花在家中接客,慧美因此对她充满了无限敌意。然而,在她跟踪贞花并见到她在海中灯塔上做爱的场景时,唯美的情景不由让她对贞花的处境有了新的理解。洁白的雪夜中,她走入了贞花的房间,代替她完成了一次交易。
就凭着这部电影,为金基德带来了1998年柏林电影节的金砖,带来了跻身世界级导演的珍贵机会,更重要的是,奠定了金氏电影的两大基调——性与暴力。卖春,性侵,自残,诱拐,拷问,杀人……你能想到的所有挑战社会文明底线的禁忌,都可以在金基德的电影中觅得踪迹,金基德一直在质疑和辱骂的路上行走的,他的特立独行,让本国影迷极其不适,但他却为韩国电影在世界上捧得了一座座令人仰望的金杯。对此,金基德称,“生活中有很多不同的侧面,可能90%的人都在过同一种生活,但还是有10%的人过着比较特别的生活。一般的韩国电影表现的都是这90%,而我的电影表现的却正是这‘特别’的10%。我偏爱这 10%,如果我的电影不能给观众表现这特别的 10%,那我就没什么可说的。”
苏瓷瓷老师说,这就是金基德,真实的金基德,“坏小子”金基德。

讲到《收件人不详》时,苏老师说,这是金基德的一部具有野心的反思韩美关系的电影。在这部电影里,金基德将历史对人的戕害浓缩在几组命运悲苦的人物身上,将自己对历史的态度以强烈的象征符号来表现,这让他的电影显现出与众不同的品相。这部揭露韩国人伤疤的作品,金基德刻画出了韩国人的心声,或许是代表弱势群体对社会的呐喊,是金基德对驻韩美军罪行的控诉,一个自尊心如此强的民族,怎么会容忍当年美国大兵在他们国家的胡作非为!
苏老师说,韩国有大量美军驻扎,这也是影片的主线角色,当年昌古妈在被迫中与美国大兵结婚,生下了一半血统是韩国、一半血统是美国的混血昌古,这样的身份在韩国是没有地位的,是被韩国人摒弃的一类人。其次母亲在美国大兵抛弃她后,一直背着昌古给他写信,一直写,寄到美国去,想找到所谓的孩子的父亲。金基德的电影中总有一个喜欢画画的人,而他恰好也是一个喜欢画画的人。金基德的父亲参加了朝鲜战争,而剧中女主不停地写信到美国找大兵,找那个生了混血孩子就跑回美国的男人。
金基德创作时,经常把自己代入进去。作为混血孩子,父亲回美国无情抛弃母亲,并让自己以一种无法抬头做人的身份活着,整天以做他不愿意做的屠狗职业为生,他认为这一切都是母亲间接造成的。每当被狗眼虐打后,都回来暴揍母亲一顿泄愤。后来,更是以杀狗人杀狗的方式,结束了狗眼的性命,他不想让狗眼沦为下一个美国大兵,也瞧不起狗眼的窝囊做派以及逼迫自己做事,并且残忍割下母亲的左前胸,因为上面的刺青是美国人的名字,这是他无法容忍的耻辱。
金基德太能创作、太敢想象了,他实在“坏”到了极致,但每一部作品,都让人长久地沉默和反思,因为真实往往比虚构更残忍。


苏老师一口气讲了金基德的七八部作品,两个小时过去了,讲座不得不按下了结束键,现场百名同学还意犹未尽。王宏波同学说:金基德的电影有个特点,不管你是赞他还是贬他,只要你看过一部,立马就对他的电影风格产生深刻印象。还有同学表示:一定要把金基德的作品全部看一遍,是赞是贬,全在个人理解了。
至此,綦遇创意戏剧社“登瀛台”第三期文化讲座圆满结束,指导老师王恒绩透露,五月又将有一位神秘的主讲嘉宾莅临现场,也希望有更多的同学们能够参与到讲座中,期待五月与你再次相遇。
撰稿:袁东海 李姚 杨云涵 谭海玥
图片:谭海玥
(团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