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下午两点,由綦迹创意文学社举办的“綦迹杯”诗歌周作品分享会在社团指导老师萧婷婷的引导下于瀛溪书院路书客栈顺利开展。当日阳光和煦,瀛溪书院中庭和路书客栈的获奖作品展为活动营造出别样的诗书气。

分享会举办的初衷是让参与诗歌大赛的获奖者能够放下相互之间的陌生感,以开放外向的姿态与同龄人之间进行思想的交流与碰撞。在场景的布置中,无论是布展的搭建还是分享会中参与者利用坐垫“席地而坐”等,都将轻松和自然体现的淋漓尽致。

每一位文学爱好者在共同热爱的文学中散发一份光芒,光芒汇聚在一起,必是相互照亮的过程。分享会活动开始,活动主持人向参与的主要获奖者及非获奖的文学爱好者传达了“开放且自由的文学交流”的理念,简单地介绍了活动流程后,来自合川校区的李航同学率先分享——“我并没有读过很多的散文诗,如果让我对自己写的诗归类, 我想它应该是有些类似于散文诗的。”他比较深入地剖析自己的诗歌,对于他的作品《初春之菜市场》,他坦诚地说,这本就是他自己去菜市场的真实感受。而后参与者在现场的感受中,也能切实感受到李航用朴素而富有人间烟火气的文字所表达出的较为深沉的意境。

针对诗歌分享会各个获奖者之间不熟悉相互的诗歌作品,从而出现个人分享时其他人很难具体地体会交流者所表达的含义这一状况,参与者都支持增加一个现场参观作品展这一环节。随着三十分钟的作品展参观时间的结束,现场气氛能够明显地感觉到轻松了许多,另一位获奖者杜贾就此讲述了个人的感受。




对于自己的作品,杜贾抱着较为神圣的态度。他的诗歌富有少年气息,在充满童趣的同时,又展现了对故乡和童年的怀恋,具有一种青春期特有的感伤。现场参与者有人提问有关阅读诗歌作品的问题时,杜贾同学如是说——“我推荐初学者可以去读读顾城的诗歌,他的诗歌有很浓的少年气,我觉得诗歌需要这种灵性。”此外,他将时下较热门的“孩子们的诗歌”与顾城的诗歌语言作类比,增加大家对于顾城的诗歌中所体现少年气的理解。


在后续的创作谈中韦爱莲、黄小安、庞语嫣、杨哲兮、吴傲等诗歌大赛获奖者都进行了分享与交流,他们就自己作品进行了解读,其中不乏有对“遥远的人 一湾水割为两部分 一边空荡荡 另一边空荡荡的哭着”这样的诗句更为丰富的解读,参与者能在获奖者口中了解到创作者自己的思考,以及对于特定的文字处理所包涵的主观情感,这些无疑是最值得聆听与学习的。


诗歌的探讨随着时间的临近告一段落,交流会随着最后的合影定格在三点半。关于诗歌的探索,不止于此,在这些文学爱好者身上,对生活的感悟延续着创作的激情。

(活动结束后,获奖者与綦迹创意文学社工作人员合影)
撰稿:陈宏鹏
图片:袁康
(团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