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提高同学们的电影艺术审美和美学素养,实现以电影为载体的素质培养在完满教育中的作用,11月29日晚,电影评论中心与电影协会于德纳国际影城举行奇遇观影团第二期院线观影活动,邀请老师与同学们共同观看电影《涉过愤怒的海》,本次活动参与者除电影协会干事和奇遇观影团成员之外,还邀请了同样爱好电影的教师。观影活动现场,同学们积极地和老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收获颇丰,加深了对电影艺术的了解与感悟。

活动开始,在电影协会工作人员的组织下,同学们有序地签到进场,领取纪念票根。在放映活动伊始,主持人带领大家走进一场与电影的奇遇之旅,来自奇遇观影团的刘栩同学就本片导演曹保平进行了介绍,同学们通过认识曹保平导演,加深了对本部电影风格的了解。


本片改编自老晃的同名小说,被称为曹保平“灼心三部曲”的终篇,片中导演以原生家庭错位的爱作为切入点,展现了畸形的原生家庭带给孩子难以磨灭的伤害。老金传统的父爱观念,无形中带给女儿娜娜精神压力,间接导致女儿惨死。对外雷厉风行却对孩子爱得软弱的“狼母”景岚,因为她对儿子的溺爱和无底线的保护而牵扯出一系列悲剧。

放映活动结束之后,电影评论中心的陈雅楠老师与梁冬梅老师对影片做了详细的点评,两位老师就电影中原生家庭带给人的创伤这一主题进行讨论,再结合曹保平导演的作品风格,引导同学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电影主题。同时,同学们与两位老师对电影的改编也进行了相应的讨论,对于剧情中小娜由“他杀”变“自杀”,同学们提出了疑问,陈老师结合电影剧情,为同学们进行了细致的阐释,在场同学都恍然大悟、受益匪浅。

讲解完毕后,同学们不禁产生了新的思考,原生家庭过度的溺爱与控制,到底给孩子们带来了什么?愤怒与恨意会因为个人的复仇成功而消解吗?这些疑问,让同学们通过电影对现实的问题有了更深刻的感悟与思考。

此次举办的观影活动是奇遇观影团的又一次尝试,通过观影制造交流碰撞的机会,让热爱电影的朋友们共聚于此,来一场关于电影的头脑风暴。未来,电影评论中心与电影协也会持续致力于举办更多优质活动,让同学们通过电影结交同好,提升同学们审美水平,为完满教育助力。

大学生观影指数:7.783
优秀影评
观影最开始觉得有点迷惑,看完之后才知道一切的根源在亲情。娜娜认为自己的父母不爱自己,在娜娜的视角里面,父亲很忙很严厉,对自己缺乏陪伴与耐心,从而促成了她的叛逆。而李苗苗也是因为生活父母关系恶劣等方面的原因使他病态。这些归根结底都是原生家庭的影响。在他们的父母的交流中得知其实这些父母都不爱自己的孩子,影片中的亚文化也说明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隔阂。就算是娜娜的母亲好像也并没有那么爱她,她在衣柜里画太阳,把那里作为她的“安全岛”与“舒适区”,寻求那么一点点的温暖。而娜娜频繁地换男朋友也是因为她缺失爱而寻找精神寄托,她喜欢李苗苗可能是因为李苗苗那种极端的爱,也是一种畸形的精神寄托。而娜娜自杀是因为她感觉她不被爱,失去了精神寄托。还有周迅和黄渤所出演的父母角色,他们之间的交流也存在矛盾。影片中还有对人性的考验,当得知自己的孩子被害了,娜娜爸爸还是在其受难时去挺身而出,虽然在真相未明了之前已经抓住了李苗苗,但他并没有杀害李苗苗来为了宣泄女儿被害的愤怒心情,因为他的内心还是善良的。这部电影表达了人性的抉择,但更主要的还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让大家重视孩童时期的陪伴与关爱,孩童时期的爱或是伤害会伴随一生。
-----2022级信息安全学院软件工程五班韦雅婷
撰稿:电影协会 廖梓君
图文:电影协会 梅艳盈 何英东
指导老师:张正钰
(团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