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6日,重庆移通学院北山斋D101非遗研习基地内,一场别具一格的文化传承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由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会主办的“髹漆承韵”非遗漆艺研修班正式开讲。此次活动吸引了众多对传统文化充满热情的大学生,他们齐聚一堂,共同开启了一场探索漆艺奥秘的奇妙之旅。

研修班现场,非遗研究会的周杨和胡冬阳两位导师亲自示范,向同学们展示了漆器制作中最为关键的工艺之一——磨活。这一环节是让漆面焕发光彩的关键步骤,其精细程度和技艺要求之高,令在场的同学们惊叹不已。“磨活”分为粗磨与细磨两个阶段。周杨和胡冬阳两位导师首先讲解了粗磨的要点:刚雕刻完的漆面,往往带有刀痕和棱角,需要先用砂纸、木炭或者天然的青石进行初步打磨。在传统工艺中,大面积区域通常使用400-800目的砂纸进行粗磨,以消除那些明显的痕迹。这一过程看似简单,实则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技巧,稍有不慎就可能损伤漆面。

在周杨和胡冬阳两位导师的指导下,同学们也纷纷动手实践,尝试着用砂纸打磨漆面。虽然动作略显生疏,但在周杨和胡冬阳两位导师的耐心指导下,大家逐渐掌握了磨活的技巧。一位来自艺术设计专业的同学兴奋地说:“这是我第一次接触漆艺,没想到其中的工艺如此复杂。今天的学习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更加敬佩那些坚守传统技艺的工匠们。”

“磨活不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一位参与研修的同学感慨道,“通过今天的讲解和示范,我深刻体会到了漆艺的精妙之处,每一个细节都蕴含着匠人的心血。”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会的负责人表示,此次“髹漆承韵”非遗漆艺研修班是学院推动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能让同学们深入了解漆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还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将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为非遗文化的传承注入新的活力。“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研修班,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和喜爱漆艺,让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在新时代继续传承和发展。”负责人说道。

重庆移通学院北山斋D101非遗研习基地内,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与打磨漆器的沙沙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文化传承画面。在这里,青春与传统相遇,技艺与创新融合。相信在这样的传承与探索中,漆艺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将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撰稿: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会、传统文化社团联盟
摄图: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会
编辑:王丽华
复审:秦淮
终核:廖杰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会、传统文化社团联盟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