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服同契,白手成约”第四届移通华服展活动,此次活动联系重庆对外经贸学院华采未央汉服社一同举办,在于以华服为载体,搭建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对话桥梁:既通过具象化的礼仪与服饰,唤醒公众对汉文化的情感认同;也借由年轻化的表达形式,推动汉服从文化符号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的生活方式,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传承与发展。

邂逅古韵,心动开篇
本次活动复刻唐代婚俗礼仪的传统文化体验活动,以周礼“六礼”为核心框架,融合唐代开放多元的社会风貌,通过沉浸式仪式展现古典婚仪的庄重与浪漫。活动通常包含“纳采”“亲迎”“却扇”“同牢合卺”等经典环节:新人身着唐代青绿钗钿礼衣(男服绯红,女服青质花钗),以“障扇蔽面”演绎古意。现场辅以古乐演奏、礼仪讲解,生动还原“礼仪三百,威仪三千”的唐代婚俗场景。
该活动不仅是对传统婚俗的现代化呈现,更通过服饰、器物等文化符号,让参与者在跨越千年的仪式感中,感受中华礼仪文明的深厚底蕴,为当代婚姻文化注入古典美学与人文精神的双重内涵。



华裳千载 形制风华
汉服,承载着华夏千年的文化密码。本次汉服走秀以时间为轴,展现各朝代服饰形制的演变。秦汉时期,深衣以“被体深邃”的特点,彰显庄重肃穆;大唐盛世,襦裙高腰大袖、飘逸灵动,尽显开放包容的气度;宋代褙子简约素雅,体现文人阶层的审美意趣;明代袄裙端庄大气,马面裙褶裥精美,展现礼仪之邦的严谨规制。
每一种形制都蕴含深刻内涵,宽袍大袖象征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衣襟右衽暗含尊礼守序的文化传统。这些服饰不仅是遮体蔽寒的衣物,更是历史的活化石,承载着礼仪制度、审美观念与民族精神。汉服走秀不仅能让观众感受传统服饰之美,更能唤起文化认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让古老的衣冠华章在当代重焕生机。


艾韵悠长 体验传情
艾草活动根植于端午“悬艾避瘟”“浴兰祈福”的千年习俗,保留了古人“以艾驱邪”的防疫智慧与仪式感,是农耕文明中自然崇拜与医药知识的文化缩影。在城市生活中重拾艾草文化,可帮助现代人亲近植物、认知本草,理解“草木皆为药”的自然馈赠,进而培养尊重自然、顺应时节的生态观,赋予古老民俗以可持续的现代生命力。

衣冠礼仪 时代换新
此次“华服同契,白手成约”第四届移通华服展活动以“衣冠上国,礼仪之邦”为精神脉络,精心勾勒出中华文明从鸿蒙初辟至明清雅韵的衣冠演进长卷。这场以唐制汉婚仪典与各朝代华服动态走秀为核心的文化盛宴,绝非单纯的服饰陈列,而是以经纬为笔、丝缕为墨,在时光卷轴上构建起流动的中华美学史诗。




撰稿:胡煜
摄图:华韵汉服协会
编辑:谢秉辰
复审:秦淮
终核:廖杰
华韵汉服协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