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风轻拂,笑语盈盈。为了进一步了解优秀文化之汉服文化,2025年10月10日晚19:00,别都书院四维空间内灯火通明,一场由华韵汉服协会组织的“霓裳引新,循古溯源”为主题的汉服形制知识课堂在此如期举行。数十位传统文化爱好者齐聚一堂,在主讲人蒲素芳的细致讲解中,共同追溯汉服复兴的源起,系统梳理了从秦汉至明清历代汉服的形制流变,完成了一场跨越千年的服饰文化巡礼。

探究汉服热,明晓复兴因
课堂伊始,主讲人蒲素芳首先从当代“汉服热”现象切入,回顾了二十一世纪初汉服重新进入大众视野的文化背景。“汉服并非突然流行,”她指出,“它伴随着国力提升带来的文化自信与寻根热潮,是年轻一代对民族身份认同的自觉追求。”这一开场引发了在场听众的强烈共鸣,也为当晚的深度探讨奠定了基调。



图文相辅佐,共赏华服美
随后,课程进入核心环节——历代汉服形制解析。主讲人借助丰富的图文资料,清晰勾勒出汉服演变的历史脉络:从秦汉时期的深沉大气,曲裾深衣展现出“衣冠王国”的庄重雏形;到魏晋风骨下的飘逸洒脱,宽袍大袖诠释着名士风度;再到盛唐的开放华美,齐胸襦裙、翻领胡服共谱包容万象的盛世华章。



“每一道衣缝、每一条系带都蕴含着古人的智慧与审美。”主讲人特别强调,宋代的褙子与百迭裙体现了淡雅精致的极简美学,而明代的立领、马面裙与比甲则集前代之大成,成为当今汉服复兴中体系最完备、考据最清晰的形制代表。通过对各朝代典型服饰的对比分析,参与者直观感受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与审美变迁。


霓裳引古雅,交流悟精深
在互动环节,现场观众踊跃提问,就汉服与现代生活的融合、不同场合的着装礼仪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不少身着汉服的参与者表示,通过这次学习,他们不再仅仅将汉服视为一件“漂亮古装”,而是真正理解了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与历史承载。

通过此次形制课堂,同学们对汉服文化有了不一样的理解,对汉服的形制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希望未来有更多同学愿意为继承和发扬汉服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撰稿:华韵汉服协会
供图:华韵汉服协会
编辑:郝煜轩
审核:周阳镕
终审:廖杰
华韵汉服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