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话诈骗到短信诈骗再到网络诈骗,人们的交流方式在变,诈骗手段也花样百出。当前,贷款类诈骗、兼职刷单类诈骗、冒充客服退款类诈骗和“杀猪盘”类诈骗案件高发多发。为了加强公众防范意识并让公众在遭受诈骗之前就能够警觉避免被骗,为此大数据送“我”回家失物招领志愿服务专项支队成员与2023级数科5班同学于11月17日下午14:00共同前往登瀛社区宣传反诈骗知识。

宣传诈骗 知识变实践
在大数据学院失物招领支队队长的带领下,志愿者们分为四支小队共同前往登瀛社区。志愿者们主动耐心地为社区居民宣传,分发反诈骗手册,让各个年龄段的都铭记常见诈骗手段,让理论知识贯彻到实际中,保护居民的“钱袋子”。志愿者们的宣传和分享得到了居民的认可和感谢,让更多的人知晓并在现实中得以防范。



时时提防 诈骗我知晓
一通电话,一个二维码,一个链接,可能会让许多家庭妻离子散甚至家破人亡。为进一步强调反诈骗的重要性,志愿者们不仅为老人、年轻人、小孩宣传了反诈骗知识,还与居民交流“假冒有权机关电信诈骗”“谎编女子出意外电话诈骗”“刷单返利电信诈骗”等真实案例,居民表达他们的看法和认识。志愿者们也真实地演绎了诈骗分子的诈骗行为,让居民真实地感受到活中的诈骗分子,达到反诈宣传的效果。




诈骗处处是 时常提防伴我行
“心莫贪,擦亮眼,绷根弦防诈骗。”为进一步增强反电诈宣传氛围,不断提升社区居民防骗能力,切实将防诈骗意识融入居民生活,志愿者们为居民讲解了防范诈骗的三“不”三“应”,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应警惕,应核实,应报警。志愿者们也引导居民安装国家反诈APP和关注全民反诈骗公众号,将反诈意识切入实际中。
“防范于心,反诈于行”此活动不仅仅让居民明白了如何反诈、如何辨别真伪、如何面对诈骗行为,也提高了志愿者们的自我交流能力、反诈知识能力、实践劳动能力。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更应保持警惕,擦亮眼睛,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指导老师:陈安琪
撰稿:卿艳
图片:送“我”回家·失物招领志愿服支队
送“我”回家·失物招领志愿服支队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