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一抹红色峥嵘,延一份精神长流,为弘扬和学习长征这一用意志与勇气谱写的人类史诗,11月18日大数据学院“綦心传遵义志愿宣讲团”前往了贵州省遵义市开启了为期两天的研学之旅,通过重走长征路,缅怀革命先烈,追寻革命足迹,从伟大的长征精神、遵义精神中深刻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激励广大师生坚定树立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信念。

寻访红色古地 讲好遵义精神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研学之旅第一日,宣讲团成员来到了娄山关,娄山关战斗,是中央红军长征中两次重要的战斗。站在娄山关山腰《忆秦娥·娄山关》的词碑前,宣讲团成员在心中默默念着这首大气磅礴的诗词,不禁思绪纷飞,感慨万千,红军英雄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革命战士坚定的必胜信念深深感染着宣讲团成员们。
雨花飘落,如大自然的手轻抚面颊,娄山关宽敞的空间让人静思,连接大尖山和小尖山的长空桥,长空天堑一线连;雄关巍峨景象尽收眼底的雁鸣塔,直指苍穹;红色历史与艺术有机结合的遗址陈列馆,不仅加深了宣讲团成员对娄山关战斗的认识,也增强了对遵义精神、红色精神的深刻理解。



缅怀先烈志 探寻遵义魂
研学之旅第二日上午,綦心传遵义志愿服务宣讲团来到了贵州省遵义市凤凰山脚下烈士陵园和遵义博物馆。
随着步梯往上走,纪念碑进入眼帘,碑正面是邓小平同志手书的竖写“红军烈士永垂不朽”八个金色大字,在烈士陵园纪念碑前,志愿者们怀着崇敬肃穆的心情列队致敬、默哀鞠躬,向革命烈士表达崇高敬意。随后志愿者们拉起团旗,全体团员面向团旗庄严宣誓,铿锵有力的宣誓在纪念碑前回荡,入团誓词激励着宣讲团成员们跟随国家,跟随党团的脚步,一心向着中国,做好党和国家的后备力量。
随后宣讲成员们来到了遵义博物馆,在遵义博物馆,见证了遵义这个城市的发展,以历史脉络为主线,志愿者们三两结伴,边参观边互相讲解着遵义的历史人文风貌、民间地域风情、文化人物风采,博物馆内的种种体现出遵义厚重之美、坚韧之美,质朴之美,揭示了遵义人勤劳勇敢、奋斗不息、海纳百川、孜孜以求,不断探索、勇于进取的精神,遵义精神也将成为新时代青年奋斗精神。



走进遵义会议会址 感悟革命初心使命
迈进遵义会议会址,左手旁的一颗槐树高大而茂盛,朱德的夫人康克清同志在上世纪七十年接受代采访的时候说道,“具体哪一间我已经记不清楚了,但是我清楚地记得,推开我住的房间的窗户,就能见到一棵碗口粗的小槐树。”如今,小槐树已长成大槐树,它见证了中国伟大的历史节点。听着讲解员激情生动的讲解,宣讲团成员不禁感叹,这颗大槐树真是一颗有生命的文物,中华民族入同这颗大槐树一样,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湘江之战,红军虽突破了国民党军设置的第四道封锁线,但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危急关头,毛泽东提出中央红军放弃北上、向敌军力量比较薄弱的贵州转移的建议,经过激烈的讨论,长征至此开始。”讲解员说道。展示台用红色的线条光芒将红军长征的路线展示了出来,讲解员一一解释着每一条路线的方向,并向宣讲团展示这些路线的由来。宣讲团的成员们看着这一条条红色的痕迹,看着红军艰难的爬雪山、过草地,心里一阵热意翻涌。



寻访红色古地,讲好遵义精神,新时代的青年需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读懂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的精神密码,遵义精神、红色精神更好地宣讲、传承出去,汲取百年党史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精神力量,激发新时代奋斗前行的内生动力,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走好“新时代长征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而不懈奋斗。
指导老师/陈安琪
撰稿/陈红、朱翠萍、陈施利
摄影/朱翠萍、李俊男、陈红、陈施利
大数据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