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在高楼,有人住深沟,有人光万丈,有人一身锈”。花朵的茁壮成长离不开园丁的精心呵护,从孩童时代一路走来,经历了老师、父母的栽培以及周围人的关爱,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一个美满的童年,相对常人来说,这些孩子们更需要关怀,作为当代大学生,自然不能袖手旁观,要出一份力,发一份热,更是应有之义带去关怀,发扬“关爱”的社会氛围,同时弘扬春节文化,让孩子们能感受到别样的年味,重庆移通学院2022级电子信息类02团支部前往綦江区特殊教育学校开展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第二课堂”。此次活动参与人数35人,收益人数47人。
【小小礼物,饱含关怀】
既然要传达对与这些孩子们的关怀,自然不能空手而去,同学们亲手制作的富有浓厚年的气息的手工作品便是不错的选择。既然要送出年的味道,极具象征性的灯笼自然必不可少,除此之外便是精美的中国结,与另外一些象征着过年的饰品。手工作品并不复杂,在全班人的努力下,很快便制作完毕。


【层层铺垫,鞭炮迎新】
“小朋友们,大家好啊。志愿者们初次和小朋友们见面时,小朋友们都还有些许羞涩,不过在经过了看过了自我介绍以及精心准备的迎新年动画视频之后,同学们成功和孩子们打成了一片。

“噼里啪啦”,那是气球被拍打的声音。往年的鞭炮早已随着各种限制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是用气球来模拟鞭炮的声音也不失为一种方法。欢笑声夹杂着拍打声,现场气氛如同真的过年一般热闹


【各项活动 喜迎新春】
鞭炮是新春的象征之一,灯笼同样也是。与孩子们一同制作灯笼并普及灯笼在新年中象征性意义也是活动的一坏。这一环节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通过了解灯笼在新年中的象征性意义,孩子们可以学会珍惜传统文化,传承民俗风情。最重要的是,制作灯笼可以让孩子们在新年里感受到节日的喜庆氛围,增添一份温馨和欢乐。

“呜呼!我套到了!套到了!”那是孩子们手中的套圈命中时的欢呼。新年是一个喜庆的节日,应该要有着更为欢快的氛围。所以在制作了手工灯笼之后,还准备了套圈活动。

当然,既然以“新年”为主题,又怎么少得了祝福。制作手工艺品时拍摄的祝福语,便排上了用场。一段视频,全班同学们带着各自的祝福语,缓缓走入了孩子们的心扉。

【共畅未来,圆满收尾】
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本次活动也悄然迎来了落幕。同学们和小朋友们一同玩耍、一同畅聊、一同想象未来,也在最后的慰问环节敞开了心扉。

同时,也在相机“咔嚓”的一声中留下了共同的身影。

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殊教育有着它独特的作用。根据我国卫生部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底中国特殊儿童总数超1200万,占全国儿童总人口的将近百分之四。数据虽然庞大,然而各地开展的特殊教育学校也让人们看到了希望。作为大学生,自然也应当为这些特殊儿童们献上一份关怀,努力构建友善和谐的社会氛围。
撰稿:陶宣辰 摄影:陈怡静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团总支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