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宗旨,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学子欧阳雨茜积极响应党的“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扎根于基层一线,以肯吃苦、敢创新的精神面貌全面助力家乡的蓬勃发展。
【一人一勺米.温暖邻里情】
青春暖夕阳,志愿在家乡。2024年1月15日下午,2023级通信工程欧阳雨茜加入到了“一应青藤志愿服务团”深入到江北区长城物业的物管服务团队,为各个社区老人及其有需要的群体送上一份“爱心粥”,用“真情”“善良”“美好”一起共创美好社区。在此期间欧阳雨茜同学与物业人员对社区老人展开大规模的统计与调研,并熟悉物业对于户主的联系与管理,随后跟随物业工作人员敲开了各个户主的房门,收集业主对邻里老人爱心捐赠的腊八大米。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既能发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让使邻里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又能为大学生提供一个锻炼的平台,使大学生能够与基层工作者有更加深入的交流与探讨,给迷茫于未来工作选择的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指引导向。


【服务我先行.志愿不停蹄】
互联网和老人,中间要有年轻人。“对于大多数大学生在放假期间做到早睡早起我想是很难做到的,但就是这样一份志愿服务的工作,我是愿意牺牲我的睡眠时间的。”欧阳雨茜说。早早地就从渝北区去往沙坪坝,参与服务引导培训,跟随医院志愿总负责人了解不同楼层、区域的作用,以及对于病人挂号、医保等疑问解答。在此次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老年人对服务挂号机器的不了解”“顾客电子医保使用”以及“如何解决顾客投诉”等问题都在此次志愿服务中显现,也使得欧阳雨茜对于医院的操作流程,对于患者的爱心帮扶有了更加深入的贯彻,也深刻的意识到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老龄化的加剧,二者形成了相对立的局面,而年轻人却成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环节。大学生社会实践不仅仅可以帮扶到他人,更能坚定自己心中的目标,培养一个更好的生活习惯,在照亮他人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以志愿为帆,以探索为浆,共同在建设家乡的浪潮里不惧艰难,扎根基层,不做关在象牙塔里的大学生,做一个建设家乡的新时代领跑人,暖大寒沁人心,返家乡我先行!
(撰稿:欧阳雨茜 摄影:欧阳雨茜)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团总支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