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

当前位置: 首页 / 合川校区 / 志愿服务 / 正文

【志愿服务】 红苗织梦|非遗承文化,调研探振兴

2024年7月6日,重庆移通学院“红苗织梦”乡村振兴促进团深入石林镇石鼓村调研,实地拜访了苗族文化继承人,志愿者们切实感受到了万盛石林镇“扎染、苗族刺绣和服饰”等非遗产业的文化魅力所在,同时志愿者们也通过非遗课堂,让小朋友切实感受家乡非遗蕴含的浓厚文化。通过在田间走访调研,了解到石林镇盛产糯玉米、羊肚菌等农业现状,用实打实的脚步探寻乡村振兴的奥秘。

非遗走进课堂,探寻文化魅力

非遗不能“冻”起来,要“动”起来。只有“动”起来,文化才能“活”过来。因此志愿者们以兴趣为导向从火烧糯米酒、长桌宴、苗族服饰以及石鼓礼歌四个方面开展文化传授小课堂,还以“红苗织梦、非遗文化”为主题开展关于“你眼中的家乡”绘画互动,小朋友们热情配合着志愿者们,志愿者和小朋友建立更加深厚的友谊的同时也加强了当地与我们的联系,课堂显得弥足珍贵。

走访调研进田头,助力优质农产品“出圈”

下午,重庆移通学院“红苗织梦”乡村振兴促进团在石林镇石鼓村的村委委员综合服务专干令狐婷婷的带领下对当地农业现状进行参观调研。我们了解到当地的海拔落差较大,昼夜温差大,所以当地生产的糯玉米、羊肚菌等农产品品质优良。还了解到因为当地交通不便,自然地形等原因,所以当地的农产品多采用自产自销的形式,以抖音、朋友圈等形式进行宣传,进行线上销售,目前石鼓村上线了第一批糯玉米,销量斤数达1000+。同时在调研中,多数农户表示近年来切实感受到乡村振兴的工作成果,对镇政府和村委、社区工作表示满意。

追溯红苗文化,传承非遗技艺

一针一线,是指尖上的传承。一位位苗族姑娘,穿着手绣红苗嫁衣步入人生下一站。今日,志愿者们与石鼓村一名苗家婆婆相遇,彼此相谈,志愿者们了解到婆婆是一名退休的石林镇讲解员。更有幸,婆婆带领志愿者进入她家中,也进入了红苗刺绣的世界。蝴蝶、绣花、落珠¼¼一套红白蓝相间的苗绣-服饰,一针一线皆出自婆婆之手。

志愿者试穿了婆婆的手绣苗服,婆婆望着穿着苗绣服饰的志愿者,脸上洋溢的笑容久久不散。婆婆为志愿者们讲解时提及到她有三位女儿,大女儿、二女儿出嫁时穿的嫁衣是她们自己一针一线绣出来的嫁衣,今天志愿者穿的服饰是婆婆为即将出嫁的三女儿准备的嫁衣,苗家女儿出嫁的苗绣嫁衣是她们的底气亦是苗族文化在指尖上的传承。

树叶,不只是树叶还可以是乐器。在石鼓村志愿者们还遇见了一位有趣的令狐先生,片片叶子在令狐先生那吹出了动听的声音。令狐先生给志愿者们介绍到“吹叶”也是苗家文化的一种,但在石鼓村2000住户中仅有100余家苗户,而“吹叶”这项苗族文化渐渐淡去,令狐先生也是借助新媒体学习与传承这份古老的技艺。

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应该深入基层,扎入基层,用自己的所知、所感、所学助力乡村振兴,稳步发展。

供稿:范晓燕、杨永欣、吴艺

供图:唐峰、蒋念雨

(团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