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

当前位置: 首页 / 合川校区 / 志愿服务 / 正文

【志愿服务】青团香里映青春·移通志愿传文脉:重庆移通学院志愿服务支队邀您共赴传统文化之约!

清明,是慎终追远的传承,是踏青寻春的诗意,更是代际对话的契机。当高校志愿服务遇上清明文化传承,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3月29日,由共青团重庆移通学院委员会、合川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联合主办,重庆移通学院“朝逢新芽”劳动教育志愿服务专项支队承办的“清明思无限·亲子意绵长”清明节主题公益活动在合川人民公园及大润发超市圆满落幕。40组亲子家庭在30名志愿者引导下,通过非遗手作、英烈追思、自然探索等体验活动,在沉浸式体验中触摸文明脉络,共同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传承之旅。

【英烈丰碑下的生命教育课】

“这是革命先烈刘石泉写给母亲的最后一封信……”在合川人民公园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志愿者以“革命先烈的一封家书”为切入点,讲述合川籍烈士刘石泉等英雄事迹。当少先队员张欣童小朋友将祭奠鲜花轻轻放在纪念碑前时,她认真地说:“原来清明节不只是踏青,更是纪念英雄的日子。”

【时光长河中的文化接力赛】

从自然采集到传统手作,活动构建起完整的文化体验链。孩子们在志愿者引导下,将春季植物制作标本书签,了解“清明插柳“的生态智慧;在风筝上绘制“我心中的英雄“,让思念随着纸鸢飞向云端;在香囊制作环节,60份父母寄语与春日香料共同封存温馨记忆;在青团制作环节里,跟着志愿者学习“艾青选叶-石臼捣泥-糯米揉团”的传统工序,感受“寒食冷餐”的文化记忆。

家长王女士感慨:“当孩子把第一个成型的青团递给我时,我看到了文化传承的温度。”

【青春力量书写的传承答卷】

我们不仅是活动组织者,更是文化学习者。”志愿者团队经过“清明文化特训”,系统掌握烈士事迹讲解、传统技艺教学等技能。他们创新设计“活动护照”,用图文记录每个家庭完成文化任务的全过程。100余份植物标本封存着春日的芬芳,40只手绘风筝载着孩子们对英雄的敬仰,100余只香囊盛满父母的寄语,160个青团揉进传统的温度——这些凝结着文化记忆的手作成果,成为亲子家庭传承传统文化的珍贵信物。

活动指导老师表示:“当孩子们把第一个完整的青团送给父母时,当家长们在香囊里写下对孩子的期望时,文化传承就真正发生了。”

据悉,本次活动是移通学院“朝逢新芽”劳动教育志愿服务专项的品牌项目之一,活动以“沉浸式体验+专业化服务“为特色,创新构建“高校志愿者+社区家庭“协同育人模式。未来该支队将持续深化“志愿服务+传统文化+劳动教育”育人模式,建立“节气文化传承站”、打造“青少年文化传承导师”计划,通过开发劳动教育课程、打造文化传播平台、建立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等举措,构建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体系,让传统节日成为滋养青少年精神成长的重要载体,让志愿服务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青春纽带。

撰稿:杜欣玲

摄图:杜欣玲

编辑:金芳羽

复审:史小霞

终核:刘  月

朝逢新芽劳动教育志愿服务专项支队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