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合川校区 / 通知公告 / 正文

重庆移通学院关于深化推进“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工作方案

为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根据《共青团中央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关于改革创新高校共青团工作切实增强思想政治引领实效的若干措施〉的通知》(中青联发〔2022〕5号)和《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工作指引》《高校共青团青年志愿服务工作指引》《社区青春行动方案》等文件要求,搭建青年学生基层实践锻炼平台,组织青年学生走进社会基层,结合学校实际,在全校基层团支部实施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主题

奋进新征程青春社区行

二、工作目的

为进一步落实团中央关于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工作要求,统筹校内校外共青团力量,组织大学生走进社会基层,了解社会实际、服务人民群众、增强时代责任、提高社会化能力。

三、工作目标

以团支部为主体,各二级学院组织不少于50%的团支部参与社区实践计划;引领团员青年在校期间至少参加1个学期的日常报到类工作项目,寒暑假期不少于1个月的集中报到类工作项目。

四、参与对象

我校全体团员青年,团学骨干、“青马工程”学员带头,以团支部为主体,带动团员青年广泛参与。

五、活动时间

各基层团支部根据团员青年在校课余时间、周末、法定节假日时间、寒暑假时间开展活动。

六、参与方式

(一)在校期间:为便于日常报到,按照就近就便、属地联系的原则,学院团委与社区乡镇街道等基层团组织双向对接,推动团支部与社区有序结对,开展社区实践活动;

(二)寒暑假期:以集中报到为主,以“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为依托,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基层治理、实地调研、兼职锻炼等社会实践。

七、工作原则

(一)区域共建。校团委指导各二级学院团委、各基层团支部及学生会、学生社团、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学生组织,与街道(乡镇)、社区(村)、“青少年之家”等团的基层组织和团属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建立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

(二)保持常态。学校各级团组织与合作单位应保持长期联系。各基层团支部与合作单位形成“结对子”的交流模式,每学期至少开展1次校外考察实践、社团活动、职业体验、劳动教育、志愿服务、绿色课堂等实践活动。坚持团建引领治理,推动社区共建共治,实现结对、报到、骨干兼职、志愿服务等常态化和长效化,提升参与面和覆盖面。

(三)项目化实施。以项目组为单位,常态化开展工作。依据专业特色设计社区实践计划实践项目内容,在服务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济困助学、就业创业、生态环保、文化传承、科技推广、卫生健康、政策宣传等方面,形成一批具有较高辨识度的实践服务团队和工作项目。

(四)社会化运行。校地双方共同探索社会化资源配置方式,采取众筹、共享等多种渠道,为项目实施提供人才、资金、阵地等资源,努力为工作提供保障。

八、实践内容

(一)开展课后服务。围绕乡村振兴、环境治理、生态保护、公共安全、兴趣培养、素质拓展、生活知识、困难救助、防诈骗、反传销等主题,以义务辅导为基本方式,以基层党群服务中心、“青少年之家”等为阵地依托,常态化开展社区课堂活动。

(二)举办文体活动。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政策法律、精神文明创建等内容,以宣讲、书法、绘画、歌舞、话剧等多种形式,面向基层群众开展公益性文化宣传活动。广泛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三)策划志愿活动。紧密结合学科专业和社区特点,创新义务清扫、科技解惑、温馨陪伴等多种志愿服务形式,促进社区活动和专业特色一体化。

(四)促进基层团建。协助街道(乡镇)、社区(村)团组织开展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参与基础团务、活动设计、项目实施等。

(五)推出社区挂职。根据相关街道和社区具体需求,以服务街道和社区发展,锻炼青年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为目标,深入街道和社区开展挂职工作。

(六)组织社会调查。结合学生专业背景、研究课题、兴趣爱好和基层需要,访民情、察社情、知国情,有针对地开展社会调查,形成调研成果。

(七)参与社区治理。围绕乡村振兴、城市建设、精神文明创建、疫情防控、环境治理、生态保护、公共安全、困难救助等基层城乡社区治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出计献策、开展服务。

九、工作推进安排

(一)摸排建队。团总支根据学院特色和优势,引导帮助团支部确立主要服务内容开展专项志愿服务项目。

(二)组织结对。团总支与街道(乡镇)、社区(村)、“青少年之家”、青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团的基层组织和团属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结对共建,积极探索新的区域实践阵地和渠道。同时根据社区需求和组织发动情况、学院学生参与情况,做好参与社会实践人员的调配。为突出工作实效,引导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机制化、项目化实施,鼓励团总支组织与社区“一对一”、团支部与社区“多对一”的方式建立结对关系,策划开展常态化服务项目;鼓励校地双方因地制宜打造具有高校和地方特色的品牌项目。

(三)各学院结合志愿服务校外实践阵地、志愿服务专项支队、社团、青马工程班级等情况,利用现有资源带动团支部参与大学生社区实践活动,可采取团支部“一对一”或“多对一”形式结对开展,也可根据供需情况组织1个团支部或多个团支部自行设计工作项目开展对接工作。

(四)每月常态化开展社区实践计划。校、院两级团组织每月拟定团支部开展大学生社区实践工作计划,匹配当月对接支队和团支部,同时动员校、院两级团干部、“青马工程”学员带头,组织学生党、团员参加,带动青年学生广泛参与。

、工作要求

(一)完善对接机制。各级团组织要充分认识开展社区实践行动的重要意义,充分发挥大学生团员、基层团支部的优势特长,积极对接联系附近社区、街道,做好人员、项目对接工作。

(二)加强日常交流。各基层团支部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周末、节假日等空闲时间,通过线上线下分批次、全方面对接单位开展活动。

(三)做好宣传工作。各二级学院团委要及时了解掌握社区实践进展情况,充分运用各类媒体对实践活动进行宣传报道,总结推广好的做法和经验,并定期向校团委报送文字、照片、视频等材料。

(四)建立奖励机制。各二级学院团委要统筹推进基层团支部开展社区实践行动,参评各项团内荣誉、推优入党和骨干选育的重要参考,纳入“完满教育学分”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符合志愿服务标准的工作计入志愿服务时长;兼任基层团组织职务等团内激励内容记入“智慧团建”系统。

(五)及时整理归档。各二级学院团委要根据要求,组织各基层团支部及时整理归档并建立社区实践项目资档登记表(xx团支部),并于每月25日前报送《各基层团支部建立社区实践项目台账清单》和相关工作情况,工作情况应该包含学院整体工作推进情况,具体团支部结对情况、具体实践项目案例等内容。

十一、未尽事宜

联系人:刘老师、杨老师

联系方式:023-42871125(合川)023-48799520(綦江)

邮箱:qinglianyt@163.com。

附件:1.重庆移通学院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工作机制

2.重庆移通学院服务社区项目参考清单

3.XXX社区需求项目参考清单

4.各基层团支部建立社区实践项目台账清单

5.重庆移通学院志愿服务实践阵地情况表

6.重庆移通学院志愿服务专项支队清单

7.重庆移通学院社团清单

8.重庆移通学院“青马工程”班级清单

重庆移通学院关于深化推进“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工作方案.zip

共青团重庆移通学院委员会

2023年5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