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激活古镇文化生命力、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重庆移通学院淬炼商学院“禾粒云・黔乡踏迹”实践团于2025年7月6日深入贵州凯里下司古镇,以影像记录、数字传播与非遗创新为抓手,开启一场文化传承与文创设计的深度实践。

匠造文创书签 激活古建价值
下司古镇戏台,承载着当地独特的历史文化记忆。“三下乡”实践团队深入探寻古镇文化脉络,以戏台为核心灵感,开展文创书签开发。成员们运用PS技术,精心勾勒戏台飞檐翘角之美,融入“飞檐翘角立云涯,侗锦斑斓染落霞”诗意文字,将建筑韵味与侗族文化巧妙融合。打造这款文创书签,旨在以新颖载体传播下司古镇文化,助力文旅宣传。通过激活文化IP活力,既为保护传承地方文化添彩,也有望吸引游客,带动当地文旅消费,为乡村文化振兴与经济发展注入青春动能,让古镇文化借文创之力,走向更广阔舞台。

设文创明信片 活化鼓楼文脉
吊脚楼的设计巧妙融合了实用功能与民族文化内涵。它以木质结构为主,采用多层飞檐攒尖顶造型,层层叠叠,外观巍峨壮观,既展现了侗族高超的木构建筑技艺,又通过独特的建筑形式彰显民族身份。同时,吊脚楼的装饰细节,如精美的雕刻、彩绘等,融入了侗族的神话传说、图腾崇拜等文化元素,成为民族文化的视觉载体。每款明信片背面,实践团队精心梳理鼓楼的历史渊源,搭配苗侗语言的文化解读,让小小的卡片成为文化传播的窗口。在满足实用需求的同时,传递着侗族的历史记忆与精神信仰,是实用与文化完美统一的建筑典范。


文创承韵焕新 双语解码匠心
两款文创作品,承载的不仅是下司古镇的独特景致,更是千年沉淀的文化底蕴。从含有戏台元素的书签对古建风情与诗意文化的融合,到鼓楼明信片对建筑神韵的精妙捕捉,实践团成员们用创意与技术,赋予了古老建筑新的生命力。
在实践团成员们的设计下,下司古镇的历史故事、民俗风情被以新颖的形式传递给大众,让更多人能够跨越时空,感受古镇魅力。这也是乡村文旅发展的新动力,有望成为吸引游客的亮点,带动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

淬炼商学院团总支学生会供稿
(撰稿:向鑫 左科清 图片:罗莹松 吴振宇 黄欢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