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宇宁,共青团员,2022级财务管理专业2班学生。自入学以来,她以“敢为”为人生信条,在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实践实习等领域持续突破,累计斩获70余项荣誉——其中国家级奖项3项、省市级奖项6项、校级奖项21项,不仅多次荣获国家励志奖学金、双体卓越奖学金等学业奖励,更获评“重庆市创新能力优胜个人”“校级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称号,成为同学们眼中“敢闯敢试、善作善成”的榜样。

“赛”——以敢为解锁边界,让奖项成为成长的勋章
对冯宇宁而言,“敢为”首先是“敢解锁未知,更敢熔断思维的锁链”。她始终将专业学习作为核心,以高标准要求自己,用课堂所学夯实竞赛根基,又以竞赛实践反哺知识吸收,形成“学习-竞赛-复盘-提升”的闭环:在学科竞赛中,她精准对接专业领域,先后斩获“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模拟职场招聘大赛国家级银奖”“2025‘衡信杯’个税精英挑战赛省二等奖”,更在“全国大学生人力资源管理综合能力竞赛”中拿下校级二等奖,将财务管理与人力资源知识融会贯通;在双创赛道上,她化身团队“领航者”,带领成员冲进“‘工行杯’全国大学生金融科技创新大赛西南片区前100强”,还在合川区第十三届创业创新大赛中获得二等奖,让“财务+科技”的创业想法落地生根。

不仅如此,她的竞赛版图远超专业范畴:从“第27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省三等奖”到“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赛二等奖”,从“智能化纳米技术研发生产管理平台v1.0”“热致调光玻璃质量监控与优化软件”两项软著的发表,到“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三创挑战赛省二等奖’”,近一半的大学时光里,她在跨领域竞赛中来回穿梭。“这些比赛不只是荣誉证书,更教会我怎么和不同专业的同学协作,怎么把财务思维融入技术研发、电商运营。”在团队合作中,她收获了并肩作战的友谊,更让“综合能力”从抽象概念,变成了能落地的协作技巧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践”——以敢为踏碎局限,让脚印连成未来的地图
“敢为”对冯宇宁来说,还是“敢踏碎既定的地图,更敢让自己的脚印,成为新版图的经纬”。“我不想困在书本里,想走出去看看‘真实的职场是什么样’。”带着这份想法,2023年至今,她在三段创业经历之外,主动尝试了商务委实习生、财务助理、人事助理、支教老师、新闻采编者5种不同角色,用跨界实践拓宽成长的边界。
在商务委实习时,她没有停留在“打杂”的浅层工作,而是主动参与政策梳理、企业调研,第一次真切感受到“每一份岗位背后的责任”——那些会议室里的激烈讨论、文件里反复修改的措辞、走访企业时记录的细节,都是书本里学不到的“职场必修课”。“那时候才明白,‘专业’不只是会算账,还要懂沟通、能落地。”这段经历让她学会用“职场视角”看待创业,也让后续的项目推进更贴合实际需求。
而在不同岗位的切换中,她最珍视的是“遇见志同道合的人”:和支教伙伴一起为孩子设计财务小课堂,和人事团队一起优化招聘流程,和新闻采编者一起打磨稿件……“每个人的闪光点都在启发我:团队不是‘搭伙做事’,而是‘彼此补位、共同成事’。”这些实践积累的沟通技巧、协作能力,成了她创业中“死磕困难”的底气——每当项目遇到瓶颈,她总能想起实习时“一群人围着问题想办法”的场景,也总能带着团队从“卡壳”走向“破局”。

“破”——以敢为重塑分秒,让挑战变成蜕变的契机
“敢为”在冯宇宁的字典里,还有一层含义:“敢争分秒,更敢逆转‘不可能’的时间流向,让自己成为突破的漩涡。”大一刚入学时,她就带着一股“不想错过任何机会”的冲劲,报名了几乎所有能接触到的比赛和选拔,哪怕一开始总是“手忙脚乱”,也从未停下脚步。
最让她难忘的,是“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6分钟路演准备——为了在短短6分钟里讲清“财务+科技”项目的核心价值,她和团队熬了无数个夜晚:查阅20余篇行业论文、修改15版PPT、打磨20余次路演稿,甚至对着镜子练习手势和语气,“每一次推翻重来,都是怕‘辜负项目,也辜负自己’”。从一开始的“紧张到忘词”,到后来的“能从容应对评委提问”,她在“和时间赛跑”的过程中,不仅摸清了“如何精准传递核心信息”,更学会了“在高压下保持冷静”。
“那段日子像‘加速成长’的催化剂。”冯宇宁回忆道,“现在记不清具体改了多少版稿子,但记得每次练完,队友说‘这次更清楚了’时的开心;也记得评委指出问题时,虽然难过,但立刻想‘怎么改’的笃定。”正是这些“争分夺秒的挑战”,让她从“竞赛新手”变成了“能扛事的团队核心”,也让“敢拼、敢改、敢坚持”成了刻在骨子里的习惯。

“悟”——以敢为破浪前行,让初心照亮未来的方向
“敢为”的底色,最终落在冯宇宁的“悟”上:“敢破浪,更敢在浪尖上听见内心的声音,稳稳走好每一步。”在双创先锋班学习时,导师一句“只要你想,任何时刻开始都不晚”,成了她前行的“定海神针”——创业路上有过项目停滞的焦虑,有过团队分歧的困扰,有过竞赛失利的失落,但每当想退缩时,这句话总能让她重新找回勇气。
如今的她,不再是“盲目冲劲”的大一新生,而是学会了“在敢为中保持平和”:她会在忙碌的竞赛间隙,通过“信息产业大咖传记阅读计划”(曾获校级三等奖)汲取力量;会在创业压力大时,用“心理微讲课大赛学院二等奖”的经历,帮自己和团队调整心态;也会在获得“优秀新媒体人证书最佳运营奖”后,思考“如何用新媒体让更多人看到青年创业的力量”。
“多学习,多挑战,多尝试不一样的东西。”这是冯宇宁常说的话,也是她的成长密码——从“三好学生”到“重庆市创新能力优胜个人”,从两项软著的发表到70余项荣誉的积累,她始终以“敢为”为笔,在竞赛中书写突破,在实践中沉淀成长,在感悟中坚定方向,用青春证明:所谓“优秀”,不过是“敢想敢做,且始终向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