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的流行,相比于实体货币带来的真实感,人们在数字化消费时,对于消费尺度的把握逐渐模糊,进而频频出现超前消费、冲动消费等问题,陷入消费陷阱的恶性循环。为了警醒同学们对自我消费习惯进行反思,同时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淬炼·国际商学院2020级财务管理专业1-9班于10月22日在五教智慧教室开展了“断舍旧物予新生•消费良习渐养成”主题年级会,将同学们的闲置物品通过交换分享、趣味拍卖等方式创造二次价值,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培养良好的消费观。此次年级会应疫情防控要求,以“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趣味悟理 欢声学习
在年级会伊始,一段由财务管理5班的同学自编自导自演的关于消费的趣味视频,引起了同学们的强烈共鸣。货比三家再下单、养成记账好习惯,《消费习惯小故事》中合理规划消费开支与冲动盲目消费的强烈对比,让同学们充分感受到根据个人情况进行合理消费的重要性。
接下来,趣味游戏也正式拉开序幕。在《手机炸弹》中,同学们紧张交接计时器,全神贯注地回答着主持人问题并进行接力,比如“说出一个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说出一个奢侈品品牌的名称”等问题,在大家的问答中了解到同学们的消费习惯,而“锅铲传金”又让大家体悟到财富的来之不易。

闲置互换 旧物新生
君子使物,不为物使。消费时的冲动快感往往更容易导致物品的闲置。在几位同学对自己闲置物的描述中,我们发现即使是一件平平无奇的物件也有其背后的故事,比如:买来一次都没有看过的课外书、忽略数量而多买的玩具手枪,玩腻后被丢弃在衣柜的旧玩偶……分享结束后,同学们发现在消费中应更多关注商品的实用性,避免“野性消费”,同时养成对闲置物品定期处理的消费习惯。


拍你所爱 三思而行
不轻盲从是头脑,各取所需是智慧。在最后的盲盒拍卖环节,由于盲从心理作祟,同学们沉溺于主持人对于四件拍卖品的介绍文案,在此起彼伏的竞价声里中套“上瘾”,而最后拿到的实物却发现“货不对板”。通过这样一个小型拍卖会,大家了解了在盲盒市场中,存在有些商家涉嫌虚假宣传,到手货品与宣传不符、产品质量难以保障等侵犯消费者公平交易权的行为。警醒大家切勿盲目跟风,购买成瘾。


自测自晓 理性购买
自我了解,自觉养成,合理规划。在最后环节中,同学们在主持人的带领下完成消费人格测试,客观了解自己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从而更好的对个人消费习惯进行自查自省。再以《对购物节的看法》的采访视频为引,在“双十一”购物节即将到来之际,借学院同学们对购物节的不同看法,让大家重新审视诸多狂热特定日期之下的消费冲动与刺激,希望从此刻开始大家都能理性对待消费。

此次年级会在欢乐与收获中接近尾声,辅导员张思静老师再一次强调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对于个人生活与成长的重要性,也让大家对于消费也有了新的认知。在“买买买”大行其道的当下,做一名拒绝滥消费的“消费逆行者”,坚定地选择“不买”也不失为一种智慧。


淬炼·国际商学院团总支供稿
(撰稿:肖佩瑶 敬雨桐 拍摄:何颖 罗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