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大学生成为社会不可或缺的特殊消费群体,面临类似“双十一”这样的大型购物节,他们更是消费的主力军,但由于对维护自身消费权益意识的缺乏,大学生往往会陷入消费困境,故为引导同学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舒缓学生消费心理压力,学会利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淬炼·国际商学院权益部于2022年11月25日开展了以“聆听消费之道·齐辨消费陷阱”为主题的师生权益交流会。此次活动邀请到重庆移通学院淬炼·国际商学院学工办主任尹金维老师,任课教师杜嘉老师,2021级辅导员老师成真老师、王凤老师、肖琳老师、苟桃吉老师。
本次师生权益交流会旨在保护同学们的权益,帮助同学们形成正确的消费心理,强维权意识,做到不攀比、不盲从、理性消费,同时加强师生交流,让同学们有平台可以倾诉自己的问题和需求,使得老师们可以对其解决和引导,从人身财产安全、心理健康等多方面切实维护到同学们的权益,推动我校安全稳定工作稳定落实。

权执手中 顺风扬帆
鲍德里亚把现代生活称为“消费社会”。不仅如此,早已超越消费者本身需求的社会现象还助长了“野性消费”的出现。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消费者权益受损的问题层出不穷。那么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消费权益呢?很多人都不知道商品质量受损到底是谁的责任,在交流会上嘉老师为大家引出了“举证维权”,提醒大家在消费结束时留心保存小票,以提供证据诉求维权。维权是正义之剑,同学们要勇于利用法律武器去保护合法权益。在互联网杀熟泛滥的现代生活中,“货比三家”的技巧虽早已被熟知,但拨打12315却是维权最方便有效的途径之一。

谨防诈骗 提高警惕
现在网络诈骗手法的层出不穷,对于新型诈骗手段和高发诈骗手段有不少同学深受其扰。常见的诈骗手段有刷单,假冒商家,冒充熟人,电话欠费等。据同学们反映在疫情期间有不少学生上当,有的是被人冒充朋友的聊天被骗,或是想卖游戏账号而把银行账号暴露……从反映的情况来看,同学们遭遇的诈骗手段都十分常规,可见同学们的防诈骗意识有待提高。

“不劳而获非干事,轻松发财是骗局”。辅导员成真老师听了同学的受诈骗经历之后,为同学们分析了其受骗行为和受骗心理,其后成真老师还例举了其他的诈骗案例,并建议同学们不仅要保护好自己的财产信息不外露,守好钱袋子,还要敢于发声,在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积极寻求帮助。总而言之,要记住,跟钱有关要谨慎,天上不会掉馅饼。成真老师多次强调提高维权意识,“做自己的第一责任人”,让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勇敢主动地去维护其合法权益。

投资有道 智慧理财
金钱会留在懂得保护它的人的身边,重视金钱报酬的意义,耐心谨慎得维护它的财富,让它持续增值。苟桃吉老师在线上为同学们分享了理财心得,并就大学生该如何理财提出了十二张存单法,学会合理分配生活开销和备用金。节约好比燕衔泥,浪费好比河决堤。苟桃吉老师建议同学们开源节流,即每个月存一定的金钱,到年底就可以用这桶金完成更有意义的事情,或者开启更大的理财计划以备不时之需。大学生时代应该是理财的起步阶段,也是学习理财的黄金时期,在大学时代应该培养主动理财的意识,形成一个良好的理财习惯,掌握一些必需的理财常识。

热忱交流 青春成长
推心置腹的谈话就是心灵的展示。在师生自由交流权益问题环节中,同学们积极地向各位老师提出自己在校园中遇到的权益问题,并确切地反映实际情况。几位老师就同学们在校园中遇到的权益问题进行了更深入的答疑解惑,校园食堂员工阿姨疏忽工作是同学们提出的诸多问题之一,尹金维老师将自己的热忱与经验融入谈话中,并就此指出食堂楼下的信箱和投诉电话是很好的倾诉通道,必要时可以直接向后勤部门反馈。尹金维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在移通校园中度过一个愉快美好的青春时光。

本次师生权益交流活动不仅促进了老师和同学们之间的交流,而且在老师们的帮助下同学们能够进一步了解消费相关知识和法律法规,减轻消费心理压力,在今后的购物中能够正确的规避消费陷阱,促使正确消费观念以及良好消费习惯的形成。通过本次活动,老师引导同学们分析受骗过程,学生遭受的不法侵害得以减缓,有效维护到同学们的权益,对于维权意识在我校的宣传有着积极作用。

淬炼•国际商学院团总支供稿
(撰稿:郑琪珂、夏锦磊 拍照:杨雅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