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院风采

智能工程学院

【智工“三下乡”】推普助力振兴,青春相伴同行一一“推普兴乡,‘移’路同行”乡村振兴实践团纪实(一)

为响应国家推广普通话的号召,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实施方案》中各地要将普通话普及提高到85%以上的目标,将语言能力建设纳入乡村振兴考核体系。2025年7月1日,重庆移通学院智能工程学院“推普兴乡,‘移’路同行”乡村振兴实践团前往钓鱼城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佛耳村开展推广普通话活动,用实际行动为乡村发展贡献出移通青年力量。

早上8:30,智能工程学院学工副院长祝玮老师亲临学校正大门,对即将出发的实践团进行了慰问,并再三叮嘱成员们要注意安全,以昂然的姿态展现出移通学子的最美风采。在一阵掌声中祝玮院长与实践团成员们合影留念,记录下了这充满意义的时刻。随后,实践团在钓鱼城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与当地工作人员围绕如何在乡村有效推广普通话展开了讨论,双方在交流中表示,推广普通话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后续将围绕普通话推广开展多样化的活动。

随后,实践团成员们分组行动进行问卷调查,深入在社区、村落各个角落,与居民及村民们亲切交流。实践团成员们认真倾听大家的想法和困难。居民及村民们纷纷提出自己在说普通话时遇到的问题,比如分不清前后鼻音、平翘舌音等。针对这些问题,成员们耐心地为大家解答。在调研过程中部分儿童表示,他们平时很少说普通话,多以方言沟通交流,发音和用词上存在不少问题,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得到更多的指导和帮助。另一方面对于老年人群体,由于教育背景和语言环境的限制,他们的普通话水平相对较低。针对这一情况,实践团成员们表示,将进一步加大普通话普及力度,特别是针对老年人和儿童这一群体,开展更加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指导。

在第一天的调研走访过程中,经过与不同人群的交流,不仅让实践团对社区村落普通话的普及力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为本次三下乡实践活动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就像佛耳村大爷说的:“我们重庆话有味道,但出去办事、孩子上学,普通话更方便。就像我教孙子‘吃饭要说谢谢,坐车要让座。’”这场从晨光熹微到暮色四合的乡村振兴实践活动,不仅丈量出了乡村振兴的现实温度,更在方言与普通话的韵律交织中,谱写出城乡协同发展的时代新声。

撰稿:“推普兴乡,‘移’路同行”乡村振兴实践团 罗晓丹

摄图:“推普兴乡,‘移’路同行”乡村振兴实践团

编辑:史小霞

复审:史小霞

终核:刘 月

智能工程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