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国家推广普通话的号召,破除语言障碍对乡村儿童的隐形限制,拓展孩子们未来可能性。2025年7月2日,重庆移通学院智能工程学院“推普兴乡,‘移’路同行”乡村振兴实践团前往钓鱼城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以推广普通话为主题的活动,通过自我介绍、互动游戏等形式与当地儿童共同探索普通话的魅力,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新活力。

趣味自我介绍:童声童趣拉近距离
为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及丰富性,实践团早早的到达地点,布置好场地氛围。同时,也为小朋友们提前准备了丰富多样的培训教具:生动有趣的普通话发音卡片,图文并茂的文化知识手册,以及定制版“推普打卡计划”,以及各式各样小奖品。
早上9:30,实践团成员化身为“小老师”,以生动的自我介绍拉开活动序幕。从“普通话是沟通的桥梁”到“学好普通话,走出去看世界”,小老师们用更贴近儿童的语言与适当的肢体表达,让在座的孩子们清楚的了解到普通话的重要性。孩子们听得聚精会神,不时举手提问:“老师,普通话能让我和其他地方的小朋友交朋友吗?”“当然可以!普通话是全中国的‘共同语言’,它能让你们的声音传得更远!”小老师的回答点燃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孩子们不约而同地坐得更加笔直。看到孩子们如此积极的变化,实践团成员们深知这是一个绝佳的契机,必须趁热打铁,进一步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让这股学习的热情持续燃烧下去。

小小演说家:自信表达绽放光彩
下午2:30,实践团成员们组织筹备了以“小小演说家”为主题的普通话培训活动,孩子们的演讲题目大多以“我的家乡”“我的梦想”为题,用稚嫩却坚定的声音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实践团成员从发音技巧、情感表达到肢体语言,逐一指导孩子们完善演讲内容。一名孩子用普通话自豪地说:“我要用普通话把家乡的番茄卖到全国!”现场掌声雷动,语言的力量在此刻具象化。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不仅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增强了自信心。


巧手塑音:童声讲出家乡美
在“粘橡皮泥,讲故事”环节中,志愿者以“我最喜欢的______”为题,鼓励小朋友们边创作边表达。孩子们用橡皮泥捏出“小动物”、“家乡风景”等作品,小老师们引导他们用普通话描述自己的创作过程和想法,在场的小朋友们争先恐后举手分享,普通话夹杂着欢笑声回荡在整个教室。这种“创作+描述”的模式,既锻炼了孩子的空间表达能力,也促进了抽象思维发展。



语言不仅是文化的载体,更是加速乡村振兴的“催化剂”。此次三下乡普通话教学活动,不仅激发了孩子们对语言学习的兴趣,更展现了青年志愿者服务基层、助力推普的责任担当。未来,“推普兴乡,‘移’路同行”乡村振兴实践团将继续以行动诠释责任,用语言点亮希望,为乡村儿童架起通向广阔世界的桥梁。
撰稿:“推普兴乡,‘移’路同行”乡村振兴实践团 罗晓丹
摄图:“推普兴乡,‘移’路同行”乡村振兴实践团
编辑:史小霞
复审:史小霞
终核:刘 月
智能工程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