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帮助2025级新生快速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树立明确发展目标、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智能工程学院严格遵循学校人才培养方案要求,以“思想引领筑基、学业指导赋能、生活向导护航、行为规范塑形”为核心,于9月1日—9月30日系统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学院群策群力,通过集中教育与分散教育相结合、理论讲解与实践体验相融合的方式,实现2025级新生全覆盖,有效助力新生完成角色转变,为后续成长成才奠定坚实基础。


一、高位统筹,精心部署:构建入学教育“责任闭环”
学院高度重视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将其作为人才培养的“开篇工程”,从组织架构、方案设计、资源保障三方面发力,确保教育工作有序高效推进。
成立专项工作组:组建由党晓圆院长任组长、祝玮、李洁、周义巧任副组长,学工办全体辅导员、各教研室主任为核心成员的入学教育工作组,明确“组长统筹协调、辅导员具体执行、专业课教师协同配合、学生骨干辅助参与”的责任分工,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网络。


定制个性化方案:结合智能工程学院学科特色与新生特点,在学校总体要求基础上,细化形成学院2025级新生入学教育实施方案,明确核心任务、具体环节的时间节点与责任人,确保“每一项教育有计划、每一个环节有落实”。并集中开展专业学科解读,形成系统化、规模化。


二、聚焦核心,多维发力:打造入学教育“四大模块”
(一)思想引领:筑牢理想信念“压舱石”
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通过“理论+实践”的形式,帮助新生树立正确“三观”,增强对学校与专业的认同感,推进理想信念教育走深走实。


学院新生辅导员通过“红色观影+专题研讨”形式,组织新生观看《大国重器》、93阅兵等影片,结合智能制造、轨道交通领域的“大国工匠”案例,引导新生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结合。


推动“家校共育交流”,通过线上线下向家长介绍学校办学理念、完满教育特色及学院就业情况,解答家长关于专业学习、未来发展的疑问,收集反馈家长建议。


举办“一所与众不同的大学+校训解读”系列宣讲会,邀请学院资深老师讲解“乐教、乐学、创造、创业”校训内涵,组织新生开展完满解读,增强归属感与自豪感。


普法宣传教育见行见效:组织新生参与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全员“宪法卫士”网络法治知识学习测评,并开展院级选拔赛,推动“学法、知法、懂法、守法”风尚形成,助力宪法宣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二)安全教育:筑牢校园安全“防护网”
以“生命至上·安全为基”为导向,学院通过“教育-演练-监督”三位一体模式,推动安全意识入脑入心、安全行为见行见效。
心理健康教育保驾护航:配合学校完成新生心理普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识别重点关注学生,由辅导员进行“一对一”谈心谈话,讲解“情绪调节方法”“压力管理技巧”,制定个性化心理支持方案。


生命安全防范扎实有效:学院以“理论+实践”双轨模式构建安全教育体系,通过系统化课程与沉浸式演练相结合,实现安全意识与应急能力的全面提升,推动生命教育从“知识传递”向“行为养成”转化,助力学生成长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安全守护者。


学院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开展“防电信诈骗”系列解读:结合“校园贷”“刷单诈骗”案例,开展辅导员专题培训、学生骨干领学、班级主题班会三级联动,实现教师、学生、家长“同上一堂防诈课”,将防诈教育融入新生入学教育、安全课程、主题班会等环节,通过“案例剖析+情景模拟+互动问答”形式,重点解析“校园贷”“刷单返利”“冒充客服”等高发骗局。




学院多措并举推进防溺水教育,织密暑期安全“防护网”:以“生命至上·预防为先”为导向,系统开展防溺水专题教育,全面提升师生安全意识与自救能力。将防溺水知识纳入安全教育必修课,通过案例视频、互动问答等形式,解析“野泳危险”“盲目施救”等常见误区,分层分类教育,实现全员覆盖。


学院“防交通意外伤害”教育全链条推进,筑牢出行安全“生命线”:以“知危险·会避险”为核心,学院开展“教育-实践-监督”一体化安全教育,全面提升师生交通安全素养。将交通安全纳入入学教育必修课,通过交通事故警示片、交通标志互动游戏等形式,解析“低头族过马路”“违规骑行”等高频风险行为,分层教育全覆盖,强化风险认知。


奖助政策教育精准覆盖:开展“奖助政策宣讲会”,详细解读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等政策,现场解答“家庭经济困难认定流程”“奖学金申请条件”等疑问。完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认定困难学生,协助办理助学贷款,确保“不让一名学生因贫失学”。


(三)学业指导:点亮专业发展“导航灯”
以“需求导向、精准施策、全程陪伴”为原则,学院打造“认知-规划-实践-反馈”闭环式学业指导模式,助力学生明晰发展方向、夯实专业根基、提升核心竞争力。
针对新生“专业认知模糊、学习目标不明确”的问题,从“专业理解、规划能力”两方面入手,帮助新生找准学习方向。
专业思想教育精准赋能:举办“专业见面会”,各教研室主任围绕智能制造工程、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等专业,讲解课程体系、师资力量、实践平台及就业方向,让新生清晰了解专业就业前景,树立学习动力。


开展“新老生学习经验交流会”,邀请高年级“奖学金获得者”、“学科竞赛获奖者”分享专业学习方法,组建学习兴趣小组,开展“学业大家谈”、重点学科交流会等,帮助新生明确学习目标,制定“大学四年学业规划表”,完成个性化规划。


入学适应教育细致入微:开展“大学适应主题班会”,覆盖所有新生班级,重点讲解“宿舍人际关系处理”“时间管理方法”“完满教育活动参与指南”,发放校园地图、食堂分布、快递点位置、校医院就医流程。
举办“完满教育宣讲会”,介绍学院“蓝天救援支队”、“交通文明志愿服务队”等特色组织,推荐新生报名校、院两级各类学生组织,鼓励学生“在行动中成长,在奉献中完满”。
(四)行为规范:划定成长成才“警戒线”
以“校规校纪、文明礼仪”为核心,通过“学习+实践”的形式,帮助新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做文明大学生。
校规校纪教育严肃认真:组织全体新生学习《学生手册》,召开“违纪案例警示会”,结合学校近年“考试作弊”“夜不归宿”“网络言论不当”等违纪案例,讲解《学生违纪处分办法》。细化“请销假流程”“综合素质测评标准”讲解,确保新生清晰了解日常管理要求,避免因“不知情”导致违规。


文明礼仪教育润物无声:开展“文明礼仪主题班会”,讲解“课堂礼仪”,不迟到早退,尊重老师,“宿舍礼仪”,保持卫生、安静作息,“交往礼仪”,礼貌用语、尊重他人。
大学禁烟活动多维发力,共建“无烟校园”健康生态:以“远离烟草·拥抱青春”为主题,开展“宣传-干预-监督”一体化禁烟行动,通过短视频呈现吸烟对呼吸系统、心血管的损害,解析二手烟危害及戒烟方法,推动师生健康素养与校园文明水平双提升,全媒体宣传渗透,强化健康认知。
三、成效显著,反思改进:推动入学教育“提质增效”
智能2025级新生入学教育以“适应·安全·协同”为主线,通过系统化设计与精准化施策,实现新生适应力、安全力与家校凝聚力的全面提升,成效显著,多维育人格局初步形成。
(一)核心成果亮点纷呈
适应力提升成效显著:大部分新生已适应大学生活,有明确专业学习目标,学生主动参与完满教育或社团活动较好,反映了新生从“被动融入”向“主动成长”转变。
安全规范意识全面强化:入学教育期间实现“零安全事故、零违纪事件”,新生大大提升了对电信诈骗、实验室安全、校规校纪的知晓率新生全员签订《反诈承诺书》,筑牢校园反诈安全防线。
家校协同育人格局稳固构建:通过家校互动、常态联系、线上推送等形式,家长对学校办学理念认可度较高,为后续家校共育奠定信任基础。
(二)未来展望
学院将持续深化“以学生为中心”的入学教育模式,以“资源整合+分层施策+过程延伸”为抓手,推动新生适应力、安全力与成长力的螺旋式上升,为培养“厚基础、强实践、善协作”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四、总结展望
2025级新生入学教育是学院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开端,有效帮助新生完成“角色转变、认知提升、习惯养成”。未来,智能工程学院将以此次入学教育为基础,持续优化教育内容与形式,将“思想引领、学业指导、生活服务”贯穿新生培养全过程,为培养“懂技术、有理想、守规范”的智能领域人才奠定坚实基础,助力学校“平安校园”、“质量校园”建设。
撰稿:刘桃
摄图:各新生辅导员
编辑:朱红
复审:刘桃
终核:王辉明
(智能工程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