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是人际关系的桥梁。良好的沟通能力不仅能帮助辅导员们更好地理解学生需求,还能有效协调团队工作,提升工作效率。2024年12月6日,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在南湖书院圆桌会议室召开了第63期完满沙龙辅导员工作交流分享会。本次分享会由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段沛言老师担任主讲嘉宾,为在场的辅导员们带来了一场主题为“沟通的艺术”的精彩分享。本次分享会聚焦于与领导、同事及学生的三大主体,共同探讨和分享在不同沟通场合中的实用技巧和策略。

在与领导沟通方面,段沛言老师首先强调了其重要性,并分享如何准确把握领导的意图和需求。了解领导的意图是沟通的前提,这不仅能够确保工作方向的正确性,还能提高工作效率。段老师建议辅导员们在与领导沟通时,要主动询问,明确任务要求,并及时反馈工作进展,以确保信息的畅通无阻。另外,要及时向领导反馈工作进展和遇到的问题,这有助于领导了解工作状态,及时调整策略。

在与同事沟通方面,段沛言老师着重强调了几大原则和关键点。她提倡与同事的工作交流沟通中,应当遵循大局观、换位思考、相互尊重和主动合作四大原则。段老师认为,良好的同事关系是团队协作的基石。在沟通时一定要选择好时间、方法,适度保留一些言辞,既尊重了他人,又避免了不必要的冲突。她鼓励辅导员们在面对分歧时,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通过相互尊重和主动合作来解决冲突,即使在意见不合时,也要保持礼貌和尊重,共同解决问题和推动工作向前发展。

在与学生沟通方面,段沛言老师着重讨论了与学生的沟通策略。她提倡要善用管理手段,例如准确的叫出学生的名字或者在学生生日零点送上祝福,这不仅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还能提升学生的归属感。另外,针对如何调动部分学生干部或者学生党员的积极性方面,段老师建议可以使用公益服务活动登记手册和入党积极分子成长手册登记簿,这些举措有助于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更好地融入群众,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此外,段老师还分享了“第三人效应”和“调味品效应”在学生沟通中的运用。她解释说,“第三人效应”是指通过第三方来传达信息,有时能更有效地影响学生的行为和态度。而“调味品效应”则是指在沟通中加入一些轻松愉快的元素,使对话更加生动有趣,从而提高沟通的效果。

杰克·韦尔奇曾言:“管理就是沟通、沟通再沟通”。沟通,是执行力的第一步,它决定了团队的行动是否在正确的方向上,能否按计划、有质量地去完成目标。段老师的分享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实用性强,对提升在场辅导员沟通技巧和提升工作效率质量大有裨益。相信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通信学院学工队伍将更加上下齐心,在专业化、职业化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