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4日下午4时,一场以“AI未来进行式”为主题的线上分享会通过腾讯会议举行。本次活动由费莉老师主持,她与五位学生代表共同探讨了人工智能(AI)的发展前景及其在当前社会中的应用,并结合“大咖阅读”中的经典人物案例展开深入分析。

活动开始,费莉老师以“AI未来进行式”为主题,从技术演进、社会影响和伦理挑战三个维度展开分享。她指出,AI技术正从工具性应用向自主决策方向发展,未来可能在医疗、教育、艺术等领域实现更深层次的突破。费莉老师特别结合“大咖阅读”中的人物案例进行阐述。例如,她提到《乔布斯传》中乔布斯对技术的前瞻性眼光,认为AI的发展同样需要这种创新精神;而《爱因斯坦传》中爱因斯坦对科学伦理的思考,则提醒人们在AI时代需平衡技术进步与人文关怀。她强调:“AI不仅是技术革命,更是一场社会变革,我们需要以开放的心态拥抱变化,同时坚守人文底线。”

随后,五位学生代表分别结合自身观察和“大咖阅读”中的人物故事,分享了AI在现实中的作用。张春利以《马斯克传》为例,探讨了AI在商业领域的应用。她提到,马斯克通过特斯拉和Neuralink等公司推动AI与实体产业的结合,展现了AI在智能驾驶和脑机接口领域的潜力。“AI正在重塑商业模式,而企业家需要像马斯克一样具备跨界思维。” 赵志杰聚焦教育领域,援引《未来学校》中的观点,分析了AI如何个性化学习路径。他以科大讯飞的学习系统为例,说明AI可通过数据分析为学生定制学习方案。“未来的教育将更智能、更高效,但教师的引导作用依然不可替代。” 邓洛英从医疗角度出发,结合《创新者的处方》中的案例,介绍了AI在疾病诊断和药物研发中的突破。她提到,AI辅助诊断系统已能快速识别医学影像中的异常,大幅提升医疗效率。“AI是医生的‘超级助手’,但最终的决策仍需人类医生把控。”邓琳琳则关注AI与艺术的结合,以《毕加索传》中艺术家的创新精神类比AI创作。她举例AI绘画工具生成的作品,认为“AI可以拓展艺术表达的边界,但真正的创造力仍源于人类的情感与思想”。张娅明从社会伦理角度出发,引用《人类简史》中赫拉利的观点,探讨了AI可能带来的就业冲击和隐私问题。“技术进步需要配套的社会政策,我们应未雨绸缪,避免AI加剧社会不平等。”

AI需要技术与人文并重。活动最后,费莉老师对同学们的分享进行了总结。她指出,AI的发展既需要技术突破,也需要人文思考和社会规范。“正如‘大咖阅读’中那些杰出人物所展现的,创新与责任从来密不可分。希望同学们在探索AI的同时,始终保持对技术伦理的关注。”本次分享会持续近两小时,参与者纷纷表示收获颇丰。AI的未来已来,而如何驾驭这一技术浪潮,将成为每个人需要思考的命题。
撰稿:张春利
编辑:蔡涛
复审:陶小红、陈怡静
终核:李文静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