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院风采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通信动态】|‌‌何为青年,青年何为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红色主题系列活动第31期

为弘扬英雄事迹、激发青年担当,由重庆移通学院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主办并承办,"党青之光"理论宣讲志愿服务专项支队、"光芒再放"关爱老兵支队及2024级通信工程03支部协办的"何为青年,青年何为"红色主题系列活动,于近日在重庆市荣军院圆满落幕。活动以"老兵故事+情景演绎+人文关怀"的创新模式,搭建起历史与现实的对话桥梁,引领青年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初心使命。

活动开篇,主持人深情讲述全国道德模范、抗美援朝老兵蒋诚的传奇往事。1928年生于重庆合川的蒋诚,21岁投身军旅,1951年随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在上甘岭战役中,他率全班以重机枪歼敌400余人、击落敌机1架,荣立一等功,却因喜报地址误将"隆兴乡"写成"兴隆乡",功名尘封36年。

退役后,蒋诚扎根乡土,投身铁路建设9年,深耕蚕桑技术推广24年。1983年,他牵头修建10公里乡道,自贷2400元垫付工程款,即便儿子变卖婚房帮其还债仍初心不改。1988年,迟到的立功喜报才揭开英雄本色,而他始终以"本分做人、踏实做事"为人生信条,先后斩获"中国好人""全国道德模范"等荣誉,用一生诠释共产党员的赤诚与军人担当。

师生团队带来的情景剧《何为青年,青年有为》以"觉醒年代"与"当代奋斗"双时空叙事,展现不同时代青年的责任传承:

场景一:觉醒年代的青春呐喊

"巴黎和会失败!"学生的疾呼拉开序幕。课堂上,师生围绕"何为青年"展开激辩,"自主、进步、科学、民主"的回答振聋发聩。当老师说出"国家不可一日无青年"时,与百年前五四青年"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的呐喊形成历史回响,重现了以青春之我唤醒民族觉醒的壮阔图景。

场景二:时代浪潮的责任接力

情景剧穿越时空展现多幕群像:共产党人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宣言投身革命,革命者高呼"敢亡我国家者,虽远必诛",科学家为"北斗升空"扎根实验室,建设者奔赴西海固誓改荒漠,抗疫医生一句"责无旁贷"诠释逆行者勇气。当不同时代角色齐声喊出"因为我爱这个国家",全场掌声雷动,将"青年有理想,国家有希望"的信念推向高潮。

在"与老兵共制手串"的温情环节中,青年志愿者与蒋诚等老兵围坐,共同穿制刻有"青年有为""平安喜乐"等字样的祝福手串。老兵们分享人生感悟,青年聆听岁月故事,一颗颗珠子串联起代际间的温暖对话。当亲手制作的饰品完成赠予时,"爱与关怀"的双向奔赴让英雄精神在具象化互动中得以传承。

活动尾声,全体参与者重温"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的时代论断。现场青年纷纷表示,将以蒋诚等英雄为榜样,在新时代征程中勇担使命。合影留念的镜头里,定格的不仅是"青年有为"的集体誓言,更是吾辈以英雄精神为灯塔、以五四精神为纽带,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新时代青年的坚定决心。


撰稿:刘茜、马静雯

摄影:饶美玲,柘惠

编辑:刘俊利

复审:陶小红、陈怡静

终核:李文静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团总支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