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院风采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通信“三下乡”】边城在呼吸,青春在行动:一场关于绿色的约定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峨溶茶探”乡村振兴促进团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

为深入贯彻《重庆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及《重庆市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十四五”建设规划(2021—2025年)》中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推动绿色发展的决策部署,“峨溶茶探”乡村振兴促进团于2025年7月7日赴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洪安镇边城,开展环保主题活动,以实际行动助力旅游景区生态建设。

边城景区,位于渝、湘、黔三省市交界处,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与深厚的土家族苗族文化底蕴闻名。古朴的吊脚楼、蜿蜒的青石板路、浓郁的民族风情,共同构成了这一乡镇旅游胜地的核心吸引力。然而,伴随游客量增长,景区内部分区域出现了软塑废弃物散落现象,对自然景观与环境卫生造成一定影响。为此,促进团策划并开展了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环保实践活动,旨在提升公众环保意识,倡导绿色旅游。

活动伊始,团队在景区核心区域设立展台,发起“软塑回收·绿色兑换”行动,鼓励居民和游客收集散落的清洁软塑垃圾,依据既定规则兑换实用生活物资,并将收集到的废弃物统一运送至具备资质的专业回收站点进行规范化处理。同时,团队开展了“认识软塑·循环有道”科普宣讲,通过展板、手册与讲解,系统普及软塑——指常见质地柔软、可形变的塑料包装废弃物,如食品袋、包装膜等,以及种类、危害和其科学回收链条知识。宣讲重点阐明:软塑废弃物的有效循环回收,需市民在源头正确分类投放清洁软塑;地方政府需完善收集转运设施并强化政策监管;回收企业则需应用先进技术实现高效再生。此外,团队专程走访慰问了景区一线旅游服务工作人员,在“致敬守护者·共倡环保行”慰问宣讲中,感谢其辛勤付出的同时,针对性地宣讲了软塑垃圾对景区环境的危害及正确处理方法,并鼓励他们在日常服务中积极引导游客践行环保理念,共同守护乡镇旅游胜地的绿水青山。

活动现场,大家热情高涨,手持垃圾袋穿梭在边城的大街小巷,认真清理着每一个角落的软塑垃圾。团队成员们也积极引导大家树立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这场环保比赛不仅让边城的环境更加整洁,更传递了青春的正能量,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活动结束后,团队成员将收集到的所有软塑废弃物统一运送至回收站点进行规范化处理。

此次“峨溶茶探”团队的环保实践活动,为边城的生态环境带来了积极影响,带动起现场参与者的环保意识,推动边城生态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更是借助活动与当地居民深入交流,了解乡村发展的需求,为后续的乡村振兴项目奠定了旅游业发展的规划方向。未来,“峨溶茶探”团队将继续关注乡村发展,积极探索更多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撰稿:杨谨瑞

摄影:袁野蓝天、张悦

编辑:单建琴

复审:单建琴

终核:吕海军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