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绿色中国”的伟大号召,投身守护“绿水青山”、推进“绿色发展”的时代浪潮,无数移通学子以青春力量服务家乡建设、改善人居环境、筑牢生态环保意识。学子中,2024级电子信息类卓越7班的刘茜同学返回家乡重庆市云阳县凤鸣镇,开展了为期30天的街道清理志愿服务工作,用志愿红的青春,绘就家乡盎然的绿。
【清街巷,汗水浇灌乡土情】
清晨六点,刘茜同学准时出现在凤鸣镇梧桐广场,成为“红马甲”中的一员。在环卫工人的悉心指导下,大家迅速掌握了垃圾分类的要点和安全规范。拿起扫帚、垃圾夹和分类桶,走向熟悉的街巷。面对绿化带里散落的烟头、纸屑,沟渠旁顽固的杂物,刘茜同学和队友配合默契,一同蹲下身子,仔细夹出隐藏在草丛深处的塑料瓶,合力将堆积的落叶聚拢、装袋。对抗老街角散发恶臭的顽固垃圾时,刘茜同学始终坚持到底,戴上口罩,屏住呼吸,用夹子一点一点地将腐坏的菜叶、破损的纸箱清理出来。

三十天,刘茜同学的足迹遍布镇上30公里主次干道,与队友们并肩作战,清运了近12吨垃圾,并从中细心分拣出6.5吨可回收物。从晨曦微露到日头高悬,红马甲上的汗渍是烈日下的勋章。看着街道在清理下一点点展露清爽的容颜,每一步都走得无比踏实。这汗水浇灌的洁净,不仅擦亮了街道,更拉近了每个“返乡大学生”与这片乡土的距离——我们不再是匆匆过客,而是能亲手为她拂去尘埃的孩子。

【传理念,播撒绿色新希望】
“清扫不只是体力活,更是思想的播种。”环卫站前辈的叮嘱,刘茜同学铭记于心。并还为此精心准备了图文并茂的垃圾分类宣传卡片,决心在清理垃圾的同时,将绿色的种子撒进乡亲们的心田。
“阿婆,这废电池是有害垃圾,可不能和菜叶子一起扔呀,会污染咱脚下的土地。”说着,刘茜同学递上卡片。阿婆接过卡片,仔细端详,笑着点头:“大学生懂科学,说得对!这下俺记住啦!”这朴实的认可,瞬间点燃了刘茜同学的信心。看到玩耍的孩子拿着塑料袋,会蹲下身轻声引导:“小弟弟,这个用完了要放进蓝色的桶哦,它能变成新东西!”遇到下棋闲聊的老伯们,也能自然地融入话题:“叔,垃圾分类做好了,垃圾能变宝,污染就少了,咱青龙镇肯定越来越水灵!”

三十天里,刘茜同学和队友们发出650多张卡片,与130多位乡亲深入交流。从最初的羞涩到后来的从容,每个人都深刻体会到:真诚的沟通,耐心的讲解,真的能让环保理念如春风化雨,悄然浸润人心。

最后,辅导员杨文静老师道出了所有学子的心声:“清扫的是街道,回报的是乡恩;躬行的是实践,担当的是未来。守护绿水青山,建设绿色中国,我们责无旁贷,更当仁不让!” 这抹跃动的“志愿红”,正以最朴实的行动,将青春誓言书写在家乡的土地上,汇聚成建设美丽中国的蓬勃力量。青春当燃,家园必兴!
撰稿:刘茜
图片:刘茜
编辑:单建琴
复审:单建琴
终核:吕海军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团总支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