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院风采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通信完超】做新时代的“民生”青年“追寻作孚足迹,赓续红色血脉”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2024级通信工程03支部 完超主题活动

为引导青年学子深刻体悟卢作孚先生“爱国、实干、奉献、创新”的民生精神,将红色基因融入青春血脉,2025年10月24日,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2024级通信工程03支部携手“党青之光”理论宣讲志愿服务专项支队,走进卢作孚故居及广场,以一场沉浸式“行走的思政课”,让青年与历史对话,让精神在实践中传承。

身临其境,叩问历史温度

故居不语,精神长存。同学们走进卢作孚先生曾经生活与奋斗的院落,在青瓦木墙间感受岁月痕迹。他们聆听讲解,凝视实物。一桌一椅,见证创业艰辛;一图一文,记录救国壮志。历史的书页在此刻翻活,红色基因于无声中浸润心田。

街巷寻音,聆听时代回响

带着故居中汲取的精神力量,同学们分组走出院落,深入周边街巷,开展“作孚精神·当代回响”主题调研,与当地居民展开真诚对话。“卢先生是我们合川的脊梁,这份担当要一代代传下去!”一位白发老人动情地说。“希望更多年轻人了解他,干事创业才更有那股实干劲儿。”市民的恳切建议,让同学们深刻意识到,卢作孚精神从未远离,而是早已融入这片土地的精神肌理。这场调研,不仅让青年学子从“精神学习者”转变为“文化传播者”,更让民生精神从历史记忆转化为可感知、可践行的现实力量。

青春砺志,思辨使命担当

调研归来,思绪未平。在故居广场,一场即兴演讲热烈展开。同学们围坐一堂,结合故居感悟与调研见闻,畅谈精神密码。“我眼中的民生精神,是担当,是创新。”“于我们而言,更重要的是要把专业所学转化为强国力量的决心!”一句句真挚的发言,既是对历史精神的致敬,更是对青春使命的宣誓。

活动在“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青年”的齐声口号中落下帷幕。此次行走的思政课,不仅是一次历史的追寻,更是一次思想的淬炼。同学们在实景中受教育,在交流中受触动,在思考中受启迪,立志将作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民生”青年。



撰稿:冯雪娇

摄影:张洪露、孙睿莹

编辑:杨爽

复审:单建琴

终核:吕海军 文萍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