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进行防骗反诈的大环境下,为帮助即将面对就业的毕业生们提高维权意识,学会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我院于3月31日15:00在腾讯课堂线上开讲——“职场扬帆,逐梦启航—就业权益保护”第15期求职技能训练营。本期求职技能训练营针对我院毕业年级学生开展,吸引各年级同学参与,有幸邀请到我院社团活动版块指导老师——张婷老师对初次入职时常见劳动法律问题开展专题普法宣传,讲述劳动法律实务相关内容。

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本期讲座主要为提高毕业生就业风险意识,维护毕业生劳动权益展开宣讲。关于毕业生普遍关心的“三方协议”签订、劳动权益保障等问题,张婷老师表示同学们即将走入社会,面临职场考验,作为一名合格毕业生,必须深入了解就业相关法律法规,了解社会中真实存在的各种可能隐藏求职陷阱,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看似“完美无缺”的合同,也可能暗藏玄机。为提高同学们对合同了解程度,老师带领大家深入挖掘劳动合同中“试用期”等关键点,并进行详细分析介绍。劳动者被用人单位录用后,双方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试用期”,“试用期”应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在试用期期限方面,初次就业的工作人员与事业单位订立的聘用合同期限3年以上,试用期为12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不得约定试用期。这些内容并不起眼,往往易受忽视,但求职生活、福利待遇、自身发展都与其息息相关,只有充分了解才能更好维护自身切实利益。

权利和义务互为整体、不可分割,作为一名中国公民我们不仅在享受国家给予我们的权利,还应该在享受的同时履行我们自身的义务。老师为同学们逐个介绍大学生毕业后就业时应该遵循的行为,了解权利、履行义务,才能更好就业,大学生就业对社会、对国家的意义与发展提供强大的推进作用。
大学生因为在法律知识方面的薄弱,往往容易忽视维护自身权益。老师就此列举说明就业时可能会面对诸多侵权行为,向同学们具体描述一些相关侵权事例并进行分析,为避免同学们在未来发展中缺少相关信息而受到伤害。

如今高校毕业生就业保护机制逐步健全,但大学生自身就业权益认识不足,法律维权意识淡薄,间接导致侵犯大学生合法权益现象屡屡发生。相信在张婷老师的授课后,同学们不仅能够了解更多法律知识,规避不必要风险,对自身职业发展会进行更加全面的规划。希望经过此次讲座,同学们能够会用、善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体会到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在职场中发光发热,扬帆远航!

撰稿:唐飞 陈光锐
供图:陈艳娇
数字经济与信息管理学院团总支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