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丰富青少年课余生活,培养动手能力与艺术创造力,由重庆移通学院学生会组成的“雏鹰计划”大学生科技志愿服务专项支队、"全心服务"志愿宣讲团于近日在沙坪社区举办"创意手工乐童心"主题实践活动。活动通过"扭扭棒手工+创意设计"的趣味教学模式,组织辖区30余名学龄儿童参与手工制作课程,以寓教于乐的形式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与协作能力,为社区儿童搭建快乐成长的实践平台。


活动以“创意启蒙+实践探索”为主线,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志愿者们通过动态演示,将扭扭棒的百变特性展现得淋漓尽致——简单的缠绕与折叠间,憨态可掬的动物、精巧的立体模型跃然眼前。孩子们目不转睛地盯着志愿者的指尖,惊叹声此起彼伏,跃跃欲试的氛围在教室内悄然蔓延。自由创作环节,孩子们以“奇幻乐园”为主题,用扭扭棒搭建心中的童话世界,从基础造型到动态装置,每一步都考验着耐心与创造力。


教室里,灵巧的小手与彩色的扭扭棒共舞。一名男孩反复调试自制的“机械手臂”,试图让关节灵活摆动;几个女孩合作编织的“星空花环”渐成雏形,每片花瓣的弧度都经过精心设计;角落的小组则埋头研究“旋转木马”的平衡结构,桌上散落的草稿纸记录着稚嫩却认真的思考痕迹。志愿者们穿梭其间,时而俯身指导缠绕技巧,时而用光影为作品增添奇幻效果。阳光透过窗户洒在课桌上,折射出斑斓的光晕,整个空间仿佛被注入魔法,每一件半成品都闪烁着童真的光芒。

活动中,趣味手工与科学启蒙悄然融合。制作“伸缩章鱼”时,孩子们需测算扭扭棒的延展极限;搭建“悬空城堡”则需摸索支点与重心的关系。简单的材料成为探索工程思维的载体,孩子们在反复尝试中,逐渐理解“弹性”“平衡”等抽象概念。看似随意的扭折与拼接,实则是逻辑与想象的双重碰撞。活动尾声,展台上陈列的作品宛如微型艺术展:发光的“星际列车”穿梭于扭扭棒森林,颤动的“彩虹桥”连接着形态各异的奇幻生物,每一件作品都烙印着独特的创意密码。



暮色渐浓,孩子们怀抱作品不舍离场,指尖残留的胶水痕迹与笑靥交相辉映。这场活动不仅让平凡的扭扭棒焕发新生,更在童心中播下跨界思维的种子。教育的意义,或许正藏匿于这些跃动的色彩与专注的眼神中——当创造的热情被点燃,每一根扭扭棒都能成为编织未来的丝线,而每个孩子,都是自己奇幻世界的建筑师。


撰稿:重庆移通学院学生会
摄图:重庆移通学院学生会
编辑:重庆移通学院学生会
初审:李萱
复审:何杰
终审:肖哲
重庆移通学院学生会供稿
2025年04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