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分五色晕千年雅致,笔走山河绘东方诗意。明代书画家董其昌曾言“字之巧处在用笔,尤在用墨”。水墨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录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与文化变迁。为强化水墨爱好者们对墨色的学习和回顾,延续传统水墨文化的传承脉络,让校园浸润水墨雅韵,青花墨字书画社于9月26日16:30-18:00在綦河书院二号楼南渊·创写活动室开展了以“欲知且试,所念所得”为主题的第四期水墨小课堂。

活动拉开序幕,主持人热情地介绍了今天的小课堂主讲部长以及课堂主题。随后,绘画部部长魏建辉成为现场“水墨导师”。他先是细致拆解水墨运笔的基础技巧,让参与者快速理解运笔精髓;随后结合“焦、浓、重、淡、清”五种墨色的特性,一步步演示墨色调配方法,通过实物范例直观呈现不同墨色在宣纸上的晕染效果,引得现场学子频频驻足观察、记录要点。


活动正酣,大家兴致高昂。参与者们先在宣纸上反复练习线条与墨色渐变,从生疏到熟练,笔尖下的黑白世界逐渐有了层次;随后拿起国画卡,以“竹影摇风”“荷映清水”为灵感,将所学墨色技巧融入创作,有的专注调配墨色,有的仔细勾勒线条。
虽然手法略显生疏,但每个人都沉浸在创作的乐趣中。其间,工作人员融入参与者之中悉心指导调整布局、润色笔墨,助力学员重温笔法的技巧,让画作更具神韵。通过创作,同学们深刻感受到了水墨的独特魅力,它不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艺术追求。


随着砚墨滴入水中的细微声响,活动逐渐进入佳境。学员们主动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时的思路与感悟。大家互相点评作品、交流创作困惑,在思想碰撞中加深了对水墨文化的理解。
活动临近尾声,工作人员组织参与者们手持作品拍照留念,一张张笑脸与素雅的国画卡相映成趣,定格下这难忘的瞬间。

本次“欲知且试,所念所得”水墨小课堂,不仅为学员搭建了学习传统水墨技艺的平台,更让水墨文化的雅韵融入校园生活。参与者表示,在调墨、运笔的过程中,不仅提升了传统美学素养,更真切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青花墨字书画社以此活动为载体,以水墨为纽带,传承文化,传递美好。
撰稿:青花墨字书画社 熊依静
摄图:青花墨字书画社 殷中烩
编辑/初审:郭娜
复审:陈靖
终核:王自鑫
团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