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建党101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契机,重庆移通学院淬炼·国际商学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组织成立了“橄榄枝”乡村振兴促进团进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三下乡”旅途的第四天,志愿者“枝枝”们的步伐行进到隆兴镇倒碑村、广福村、天佑村,了解三村的乡村振兴具体内核,深入探索隆兴镇乡村振兴的多重方式。

承红色基因 夯发展之基
合川区隆兴镇倒碑村在政府的不懈帮扶之下,建造改善村中硬件设施,在交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引导下,积极落实“四好农村路”建设,于2018年修建了起于新观音,止于辜家湾,长1.2公里、宽4.5米的新观音支路,实践了“要想富,先修路”的发展箴言,改变了倒碑村偏僻、落后的发展局面,解决了村里行路难、发展难的重大难题。倒碑村、广福村分别在去年和今年的七一建党节入驻党群服务中心,在倒碑村党支部书记葛春梅介绍下,“枝枝”一行参观了服务中心内的多个功能室:百姓茶馆为村民提供一个纳凉暖身的休憩之地,妇女儿童之家为乡村妇女提供学习成长的场所,诊断室为村民提供免费身体健康检测,中心大屏为村民滚动播放就业信息,带有多样便民功能的党群服务中心给隆兴镇的发展点亮了一盏明灯。除了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隆兴镇的发展还离不开一群甘于奉献、默默无闻的共产党员,光荣老兵蒋诚于1955年返乡发展养蚕桑业,为隆兴镇奠定了深厚的产业基础,同时在2014年油橄榄产业发展之初,以自身为榜样,积极动员村民参与土地流转。正是这样一群可爱的人投身家乡建设,发挥着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助力隆兴镇经济、教育、文化等方面全方位发展。





聚群众力量 展产业之枝
由于隆兴镇区位优势明显,与油橄榄种植生产非常契合,在政府引投、企业注资、居民参与的三方联动下,合川区的新兴支柱产业油橄榄在隆兴镇得到迅速发展。整个隆兴镇在油橄榄产业的发展中,居民大量参与产业振兴助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通过土地出租获取土地租金、以土地入股分红、成立油橄榄专业合作社等三种方式,做到了群众利益与油橄榄产业的有效连接,让全体居民享受到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油橄榄产业发展至今,为参与发展的3000余名居民共带来累计收入超过500万元,使居民们人均每年增收超8000元,让油橄榄产业成为隆兴镇产业振兴的重要一环。并且隆兴镇天佑村致富带头人杨元生发现了黄精不仅适合在天佑村进行种植,而且市场需求量大,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的同时不易受市场价格波动。杨元生通过种植黄精实现个人致富的同时,在政府牵头指引下积极带领天佑村村民种植黄精,并由杨元生负责技术指导和回收。同时采用订单农业的方式,保证村民种植收益持续且稳定。同时隆兴镇广福村在政府引资2.6亿投资建设隆兴种猪场,划圈舍面积约4.5万平方米,包括配怀舍、产房、保育舍、育成舍、后备舍、隔离舍以及相应的附属设施等,设计饲养存栏种猪7200头,实现种猪场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油橄榄、黄精、种猪等产业在隆兴镇的蓬勃发展,为乡镇产业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



七月的暑日悬挂在澄蓝的天空,村民在田间劳作、除草、修枝,即使豆点般的汗水挥洒而下,村民的嘴角却始终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因为他们知道,未来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无论是倒碑村村民、天佑村村民,抑或隆兴镇居民,都是乡村振兴政策中的受益者,产业振兴为所有人民带来了生活质量水平的大幅提升。

秉先进思想 开时代之花
探究隆兴镇乡村振兴事业迅速发展的原因,不仅是产业振兴带来的联动效应,究其根本是先进思想对乡村振兴工作的高效指导。在隆兴镇乡村振兴工作中,政府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指引下开展科学高效的振兴工作,秉承新时代发展理念,把握新时代发展脉搏,让居民通过土地流转参与资源整合,在企业发展中提供大量劳动力,并用现代网络技术促进农产品快速营销,完成企业与群众的多向连接,做到隆兴镇从贫困到脱贫再到小康阶级的跳跃,让隆兴镇盛开新的乡村振兴之花。



淬炼·国际商学院团总支供稿
(图片:王若凡、田泓 撰稿:兰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