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超越社会变迁、维系情感交融的特殊纽带。同时,在如今的中国新时代中,女性力量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更好的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升女性社会力量,智能工程学院“演绎非遗之美,绽放女性风采”实践团7月2日从合川出发,进行了为期6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乱针绣中华,非遗再出发
7月2日,实践团游历磁器口古街,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千多年来的变化,实践团通过对闫永霞老师及其弟子罗泽霖老师、重庆大学非遗爱好者郑老师、来往行人的采访,了解非遗乱针绣。从不同角度去探寻女性非遗文化,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

传承民族瑰宝,感知非遗魅力
7月3日,实践团再次踏上征程,前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期间,实践团一行人在志愿者王虹老师的讲解下,更加深入的体会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采访王虹老师及游客,实践团从多方视角了解女性非遗文化。

聚焦非遗传承,挖掘文化底蕴
7月4日,实践团游历于重庆渝北历史文化陈列馆四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厅,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并有幸在碧津公园采访出生于书法世家的张小伟老师;陈列馆采访川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粟道坤老先生,川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兼顾问李永清老师,川剧非物质文化遗产爱好者曾延会、刘平等老师,通过他们了解非遗文化,剖析当下非遗文化存在的问题。

旗袍美如画,非遗共传承
7月5日,实践团到达君临百年旗袍博物馆。击鼓唤财神,毛笔签姓名,马凳习礼仪......在第三代传承人蒋玲均老师,第四代传承人张玉梅、李绅源老师的讲解下,实践团深入的了解了旗袍文化,并进行体验,感受百年旗袍和非物质文化的精髓。通过实践,让我们更有力量去传承非遗文化,焕发女性风采。

一针一线绣山河,一生一事续传承
7月6日,实践团再出征,前往单大琼市级首席技能大师工作室。一件件、一幅幅刺绣作品,是记忆、是辛勤,更是传承,通过采访琼缘刺绣(蜀绣)非遗传承人单大琼老师,爱好者李琪、陈红豆,实践团真正的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单老师的指导下,实践团也进行了刺绣体验,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

漆韵气象新,非遗永传承
7月7日,实践团到达沈氏漆艺工作室、重庆奇秀工艺品美术工作室。通过采访漆艺非遗传承人胡香维老师、陈奇志老师,胡老师助理朱焱老师、陈老师弟子段德鑫老师,实践团了解到繁复的漆具、漆画制作过程以及当下漆艺非遗存在的问题。并参与漆画创作,切身感受漆艺的独特韵味。


从乱针绣的线条流畅,到少数民族文化的多姿多彩;从历史文化的丰厚底蕴,到旗袍的独特魅力;从蜀绣的形象生动,到漆艺的流光溢彩,实践团以调研为抓手,以实践明初心,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让更多的人了解非遗,传承非遗。

7月2日的早上七点,在天刚蒙蒙亮的时候,我们所有人便踏上了去往三下乡的路程。刚开始的我们充满好奇,在心里默默想象三下乡的生活会是怎样?后面,我们前往了磁器口,参观了闫永霞老师的乱针绣店铺,从闫永霞老师及弟子的口中,我们了解了乱针绣这一种传统技艺。这一天虽然很累,但是我很开心,也期待接下来的三下乡之旅。
——智能工程学院2021级自动化类刘恩妮
7月2日这一天,我们从学校出发,去往重庆主城区,开始了奇幻的三下乡旅程。第一天,我们仿佛不懂疲倦,拖着很重的行李箱,赶到了主城区,在这一天下午,我们去到了磁器口的巧渝蜀绣,通过采访闫永霞老师及弟子,了解并且学习了乱针绣技艺。同时,我们采访了非遗爱好者郑老师,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女性传承人的地位重要性。这一天虽然走得比较累,但很是充实。
——智能工程学院2020级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胡兴玉
我们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看到了许多的巴渝出土的文物,琳琅满目,涵盖了众多朝代。之后,我们有幸请到了王虹老师,她为我们讲解了许许多多的非遗文化知识,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充满魅力的非遗画卷。其中,让我感受很深的便是这些非遗产品做的非常美丽,而且制作工艺也很复杂,上面的各种花纹充满了神秘色彩。很幸运今天能见识到这些非遗产品,也很幸运能请到王虹老师为我们讲解。
——智能工程学院2021级机械类鲜思鹏
这是忙碌而又充实的一趟旅程,我们三下乡实践团一起去了君临百年旗袍博物馆,单大琼市级首席技能工作室。面对旗袍馆特有的仪式、各式的非遗产品、多样的旗袍衣裳、亲身的手工体验、蒋玲均老师等人的细心讲解、单大琼老师工作室内精美的蜀绣作品,这些不仅使我震撼,更让我深受启发。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里面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保护非遗文化,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当代青年义不容辞。
——智能工程学院2021级轨道交通电气与控制卢涛
几天的相处下来,实践团的各位已在互相的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象,今天要出发的目的地是女性心中的天堂,旗袍馆。看着我们实践团的女同胞们在“天堂”里肆意遨游,我们也感到无比的开心。也许快乐就是这么简单,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就算是苦点累点都会觉得很开心。接下来的三下乡之旅又会是怎样的风景呢,这一切都是未知的,但我相信上天的安排一定不会太差。暑期三下乡,你我共同行,宣传她力量,践行非遗路,我们一路同行。
——智能工程学院2021级自动化类李瑞兵
我们到达胡香维老师的工作室后,胡老师热情地招待了我们。工作室里摆放着众多的漆艺作品,琳琅满目,做工精细。胡老师也细心地给我们介绍作品,并教导我们怎么用漆去绘画;另一方面,在陈奇志老师的工作室,陈老师也介绍了她工作室里摆放的众多美丽的作品。书签、筷子、手镯,都画上了美丽的图案,让我感慨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智能工程学院2021级电气类张圣坤
非遗漆艺,千磨万彩的不朽之美。光泽细润,图饰斑斓,色彩绚丽,是穿越千年而来的不朽之美、多彩文明。今天,我们抵达本次暑期三下乡最后一站:沈氏漆艺工作室和重庆奇秀工艺品美术工作室。在沈氏漆艺工作室回望漆艺百年工艺史,了解繁复的漆具、漆画制作过程,也体验到了漆艺的魅力所在。在重庆奇秀工艺品美术工作室,我们也欣赏到了琳琅满目的漆艺作品,是信仰、也是传承。
——智能工程学院2020级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赵政
“演绎非遗之美,绽放女性风采”实践团6天的非遗之旅,顺利开始,圆满结束。活动过程中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整个团队有很强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从最开始的陌生害羞到后来的团结一致,这是一个团队看得见的成长。团队内部人员分工明确,认真负责,团队成员也服从安排,积极配合。虽然,6天的活动已经结束,但是实践故事永远是我最难忘的经历和最美好的回忆。
——智能工程学院2020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张彩玲
本次非遗文化之旅已完满结束。很高兴参加了此次的暑期三下乡活动,在活动过程中,了解到了多种非遗文化,学习到了很多非遗文化知识,也与队员之间结交了深厚的友谊。我们此次的团队也成长了很多,大家之间相互协作,团结友爱,很高兴能结交这样一群伙伴。此次非遗文化之旅永远是我最难忘的回忆。
——智能工程学院2021级自动化类张美玲
“演绎非遗之美,绽放女性风采”实践团的路程终于完美落幕啦。这6天我们有路途中的辛酸,有传承时的认真,也有收获的喜悦。6天的点点滴滴,实践团队员的相互合作让我们这个团队在“执行任务”时别样的顺利。6天虽然过得很快,但很充实,非遗传承的路也还很长,我们要一起努力!
——智能工程学院2021级自动化类薛源
(文/青协宣传部 张美玲 图/智能工程学院)
智能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供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