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春意盎然的3月已经结束了,在3月中,大数据与计算机科学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主要围绕“雷锋月”为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例如干花花艺制作活动、植树活动、关爱老人等等。进行活动时,大数据与计算机科学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成员们始终秉承着“志愿服务源于心,奉献爱心始于行”的志愿宗旨,将理念牢记于心,将承诺落实于行。
“花艺知花意 自信又知你”花艺DIY活动
3月初,三月第一个节日来临时,为活跃校园文化氛围,展示学校女生风采,为“她”送上关怀和祝福,关注女性权利,让女性的笑容在三月的春风中绽放,激励和鼓舞更多的女性在生活中自信、独立、强大。2023年3月7日和8日,大数据与计算机科学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在綦河书院二号楼和瀛溪书院语者演讲培训室举办了“花艺知花意 自信又知性”DIY干花花艺制作活动。
活动开展了两弹,分别为利用干花制作花束和利用扭扭棒DIY花朵,本次DIY手工制作工艺活动赢得了广大女生同学的参加和支持,她们在制作手工花中陶冶情操,提升个人修养,增强个人动手能力。最后的干花手工艺成品由参与活动的女生自行留下,传递了大数据青协对女生们的祝福。愿关爱女性的温情如干花般永不消逝,同学的青春朝气如纸花般永远绽放。花开千万朵,朵朵都要灿烂的开。


“绿水青山 植此青绿”文明实践“碳库”行动
盎然春意正当时,绿水青山应犹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呼号掷地有声,绿色低碳理念深入人心,已经成为社会共识和共同行动。为响彻这一理念,大数据与计算机科学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围绕“钱库、水库、碳库、粮库”主题,开展了文明实践之碳库活动。3月13日,志愿者召集同学们来到通惠街道三桥村社会实践基地开展植树造林活动,用实际行动守护绿水青山,为降碳添一抹绿。
挖坑、种植、培土、育苗、提苗、浇水、施肥……一抔土,一颗苗,一瓢水,一点绿色便从脚下生出,志愿者们分工合作极大地提高了种植的效率,不一会儿脚下本只有杂草的土地便挺起了一棵棵绿色的小身板。这次校外种植活动可以将守护绿水青山文明实践的理念传递给更多人,让护山护水的精神如同树根一样向下扎根更深。


“情暖夕阳 爱满人心”走进社区敬老爱老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为了发扬新时代雷锋精神,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美德,积极响应綦江创建“文明城区”号召。2023年3月24日,大数据与计算机科学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联合綦江区文龙街道天桥社区、綦江区曙光救援队、綦江区彩虹志愿服务队开展了第一期“情暖夕阳 爱满人心”爱老敬老和文明城区宣传志愿服务活动,带着青春与活力为老人们的生活添上色彩,以志愿的力量助力文明城区的建设。
志愿者们为老人表演了节目,表演过程生动而又有趣,吸引了很多居民驻足观看。在节目表演过程中,志愿者们细心为老人按摩,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肩颈酸疼,老人们一边感受着按摩所缓解的舒适感,一边和志愿者们拉着家常,用温暖和热情感染着每一位老人。



班团花果志愿培训 提升志愿质效
此外,为了深入践行我校“完满教育”育人理念,落实志愿服务“1246+2.0”志愿服务活动体系。3月30日下午,大数据与计算机科学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在横山书院阶梯教室开展了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花果4+N”志愿服务基础班的第二期培训,学院班团志愿代表参加了培训。此次培训旨在校内外志愿服务活动出质量、提成效,进一步规范志愿服务活动,抓好志愿服务的焕新增效。

与美德相拥,践“光盘”行动
除了这些线下的志愿服务活动,大数据青协还开展了线上志愿服务活动,多方面推进志愿服务的工作,让志愿服务全面化、日常化实施进行。大数据青协开展了第二期光盘行动,累计400多人参与,同学们通过每日自我监督的光盘行动打卡,自觉养成勤俭节约、珍惜粮食的好习惯,树立一个健康生活态度,形成一个文明节约的良好校园风俗。

“以爱助学 春日暖童心”留守儿童的周末课堂
还有这样一批青年志愿者,他们从学生转化为“老师”,既没有来到学生中间,也没有穿梭在校园之间,而是依靠屏幕,透过线上平台,为服务对象带去志愿服务。大数据与计算机科学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携手綦江区彩虹志愿服务队,共同开展2023年春季“青携彩虹,伴你成长”线上周末公益课堂活动,用陪伴为留守儿童带去温暖。


3月,是春意盎然,是生机勃勃,而大数据青协在传递爱心,传递文明的同时也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了志愿服务的队列中来,将志愿服务的精神更好地延续了下去,未来大数据将继续在志愿这条路上不断前行,为爱发声。
供稿:大数据与计算机科学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文字:陈红 图片:陈施利、唐文俊、耿冬雪、王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