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宿舍里,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着一些闲置物品,没有可用之处又舍不得扔掉,为让闲置物品不再闲置,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2023年4月14日,大数据与计算机科学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联合权益拓展部以及送“我”回家失物招领志愿服务专项支队在横山书院知物·多功能活动室开展了“互通有无,变废为宝”闲置物品交换活动。
闲置循环,物尽其用
4月11日至4月13日参与活动的同学们进入群聊填写闲置物品交换表格,由工作人员收集整理。待所有参与者签到到齐后,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活动开始,首先由“送我回家”失物招领志愿服务专项支队队员向参与同学们介绍了这只支队,并向同学们讲解了如若捡到失物或丢失物品该如何处理,让这些丢失物品能更好更快地回到同学们身边。


活动旨在将自己的闲置物品进行交换,同学们各取所需,让闲置物品在他人手中重新被利用起来。活动中同学们按照表格序号依次上台介绍自己的闲置物品,台下同学如果有对这件物品感兴趣的便可上台介绍自己带来的闲置物品,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即交换成功。
资源循环利用,垃圾变废为宝
有的同学拿出了尺码不合的卫衣,有的同学拿出了放置已久的帆布包,还有的同学拿出了多余的小风扇、挂钟、书签、小玩偶等等。这些自己认为无处可用的闲置物品,却深深的吸引了台下的其他同学们,大家争相举手想要进行交换。虽然于自己而言用处不大,但在这里却遇到了它们的“命中注定之人”,活动氛围轻松有趣,欢声笑语接连不断。
在一位同学介绍完自己闲置的一套键帽后,台下两位参与者迫不及待的举手想要交换,他们拿出了一个充电宝和一个帆布包,现场竟有了拍卖的气氛,大家都仔细的介绍着自己的闲置物品并认真倾听其余同学的交换物品的理念,这便是闲置物品交换的意义所在,将自己闲置不用的东西拿去交换自己可用使用的,让这些物品再次流动起来,延长生命周期。


活动最后,同学们都心满意足的交换到了自己的心仪物品,拿着自己交换的物品合影留恋。这样的闲置物品交换活动给物品和同学们都带来了非凡的意义,同时也促进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增强了爱护环境、保护生态的意识。

供稿:大数据与计算机科学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文字:陈红 图片:陈红、段柯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