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

当前位置: 首页 / 綦江校区 / 志愿服务 / 正文

暑期三下乡 | 纵深劳动教育,助力乡村旅游发展,打造“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智能工程学院“探索新发展,重拾新变革”乡村振兴旅游实践团(四)

“民族要振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旅游已成为乡村振兴大新力量;为更好的践行本次“探索新发展,重拾新变革”乡村振兴旅游实践活动,实践团与村委会进一步展开合作;以协助乡村旅游发展改善乡村环境为目的,7月6日上午9时,实践团与经堂村工作人员展开合作协商决定打造校地共建实践基地。

实践基地位于龙凤镇经堂村九龙山游客接待中心停车场旁空地,实践团展开对草坪改造,并授予为重庆移通学院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在此期间,盛阳普照,实践团切身体验劳动教育,经堂村驻村第一书记及村委会工作者加入队伍,与实践团一同修整草坪,共创绿色实践基地。

下午,实践团切身体会农家特色,深入经堂村了解调研旅游发展,为村民收捡农作物,感丰收喜悦。百姓茶馆为实践团成员提供了与居民交流的场所;让成员们切实体会农家特色,文旅结合为当地发展开辟新方式;随后,在经堂村村干部的带领下,实践团深入“龙凤红苕品牌示范基地”并进行实地考察,观察红薯实际生长情况;据悉经堂村建成龙凤红心王红薯基地240亩,目前全村发展红心王红薯产业1000余亩,年产红心王红薯3500余吨,产值达300万元以上。

开创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给实践团带来了深刻的体验和教育,这对本次实践和调研极其重要。切身体验教育品质对新时代发展有着深刻的联系,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更是因为唯有高品质劳动教育才能激发受教育者愉快接受劳动教育的内在动机这一教育客观规律。新时代劳动教育应当兼有美育的气质,劳动教育本身应当具有广义和狭义的美感。所谓广义的美感,是说劳动教育应当充分展示劳动者、劳动过程、劳动成果的美好。在新时代,劳动教育如何实现与美育的有机结合、具有狭义的美感——即劳动教育方式与过程本身的美感。

努力让劳动的美好、教育的美好进入劳动教育实践,是成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突出特征和时代底色。经过本次实践,实践团也始终保持着“智工+”的创新精神,努力为经堂村带来便利与帮助。纵深劳动教育,助力乡村旅游发展。


撰稿:李儒、孙思源

摄图:孙思源、兰高恒

指导老师:胡慧敏、陈钎华

(智能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