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

当前位置: 首页 / 綦江校区 / 志愿服务 / 正文

暑期三下乡 | 这个夏天,遇见非遗,遇见你——智能工程学院“寻非遗之文化,拾坚守之精神”实践团(八)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自信问题,围绕为何坚定文化自信、怎样坚定文化自信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为调研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存情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守精神、助力文化自信意识觉醒,2023年7月4日至10日,重庆移通学院“寻非遗之文化,拾坚守之精神”观察实践团前往重庆市内多个角落,拜访非遗传承人、感受非遗坚守情。

7月4日,实践团前往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的重庆记忆博物馆,闻磁器口古镇发展之过程,拾老重庆旧时光之碎片。通过路访,实践团亦察觉到非遗文化在百姓心中的逐渐消失,更加意识到非遗传承之重大意义。

7月5日,实践团前往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的蜀绣首席技能大师工作室,再访蜀绣传承人单大琼女士、再遇蜀绣。实践团通过采访得知,这一年拜访单老师学习蜀绣的学员有所增加;重庆市、沙坪坝区亦会定期举行非遗展会等系列活动,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向市民弘扬非遗之美。

7月6日,实践团前往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的某小区,拜访糖画传承人刘贵兵先生、品尝儿时记忆。刘老师的亲切教学,卸下实践团成员的所有拘束与害羞,让实践团成员再现儿时的童真与想象力。在采访中,刘老师表示传承非遗文化是传承人的责任,自己会用尽全力去寻找志同道合之人,去坚守非遗传承之情。

7月7日,实践团前往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的君临百年旗袍博物馆,再访旗袍传承人蒋玲均女士及张玉梅女士、再见旗袍婀娜风姿之美韵;拜访过程中,两位传承人亲切地请实践团成员称自己为“蒋姐姐”与“小张姐姐”。

采访过程中,蒋姐姐表示自己热爱穿旗袍、每日穿旗袍,也希望现在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喜爱中国服饰、敢于穿着中国服饰;蒋姐姐亦深情说道,旗袍不仅仅是一件服饰,它亦是历史、是文化、是传承。小张姐姐表示非常开心能够将大学所学专业知识应用到旗袍制作工作中;在收到顾客喜欢自己所制旗袍的反馈后,自己亦会感到无比幸福。

7月8日,实践团前往位于重庆市渝中区的重庆市巴渝名匾文化艺术博物馆、重庆巴渝民间中医药博物馆,拜访博物馆管理人李小芳女士、细听名匾述说历史、慢忆神农氏身尝百草。采访过程中,李老师表示,每一块匾,均是祖宗三代一块一块从全国各地所移回收藏,匾愈来愈多,顺其自然形成名匾博物馆。此外,针灸之刘氏刺熨疗法作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亦收藏在馆中,供来访人士观看。

7月9日,实践团前往位于重庆市璧山区的秀湖水街国际非遗手艺特色小镇,拜访羽毛毽传承人李兴兰女士。李老师踢毽时的身轻如燕、一跃一勾,无不引得路人驻足观望;李老师教学时的谆谆善诱、不厌其烦,带领实践团制作出一个又一个可爱雀跃的小羽毛毽。

采访过程中,李老师表示,希望当今的小朋友们走出游戏、走进生活、走进运动、走进羽毛毽;此外,李老师也强调“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殷切希望能够找到更多真正热爱羽毛毽之人,能够更好地将羽毛毽传承工作继续践行。

7月10日,实践团前往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的“意本堂”养生馆、拜访意拳非遗传承人周建先生、感受中国武术之博大精深。周老师所展示意拳之技艺,使实践团成员感悟到坚定意念之力量,以及“不练而自练、不养而自养”之自律情操。

采访过程中,周老师表示,意拳作为中国武术的一支,亦有强身健体、修身养性之功效;同时,周老师向广大青年发出邀请,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加入到意拳锻炼的队伍中来。

热爱与坚守,这是实践团成员在此行每一站几乎都会听到的词语。因为热爱,所以坚守;因为想要坚守,所以每一位奔赴在工作岗位上的非遗传承人均殷切希望能够寻找到更多热爱非遗之人。

7月10日,拜访意拳之行结束后,怀抱收获、留下不舍,实践团成员陆续离开住处。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让实践团成员看见非遗、感受非遗、向非遗传承人学习,也静静在每一位实践团成员之间系上名为“我们曾共同前行、共同进步”的无形之结。

这个夏天,遇见非遗、遇见你。

“我们将继续行走在探访非遗坚守精神之路的康庄大道上”……


撰稿:黄一

摄图:鲜思鹏、李金和

指导老师:黄一、陈林

(智能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