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

当前位置: 首页 / 綦江校区 / 志愿服务 / 正文

2023三下乡总结答辩|移通学子用实践交出满意答卷

为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领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坚定信念听党话、跟党走。遂结合双校区志愿服务工作实际,校团委整体统筹、双校区同频共振,于9月8日同时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总结答辩大会,本次答辩大会共37支队伍参与其中。

2023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双校区主要围绕乡村振兴、教育、理论普及、科技支农、发展成就、教育关爱服务等11个方面开展。各队伍尽显志愿风采,独有特色,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参与其中。答辩会上,各实践团队负责人通过PPT汇报和视频展示的方式分别从实践背景、实践目的、实践意义、实践成果以及宣传报道等方面进行了汇报,分享了团队在实践过程中的所思所想以及心得体会。各实践团队精彩纷呈、内容丰富多样,评委老师紧扣项目内容与呈现效果结合评分标准对实践团队进行评分。

在答辩会上踊跃出许多十分有特色的团队,如“红色基因”青年党史宣传实践团以传扬红色精神,推进“学”“讲”“践”三项融合,再结合当下热点及时代背景创新规划团队“3+3+N”实践模式。以“3”条活动主线,“3”种目标人群,“N”种宣传形式为依托,开展特色活动。

“振兴筑梦,全心服务”社会实践团队由重庆移通学院校院两级学生会骨干组成,服务内容从健康中国建设、井冈山精神弘扬、留守儿童关心关爱3个维度出发打造N个课程活动方向,立足乡村振兴与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2两个落脚点,重点打造江安社区志愿服务两条街的服务特色。

“美益乡村”文化艺术服务团以专业赋能,通过实地勘察并与当地政府人员多次进行设计稿的打磨,利用房屋墙体,创作出多姿多彩、富有乡土气息和产业特色的八幅墙绘,激发浓厚的乡风文明气息,为秀美七星建设加“油”添“彩”。

行者公园书院群“重生之碚”发展成就观察团在共青团北碚区委员会大力支持下,团队根据调研采访故事,结合主题,编排原创情景剧两部《缙云山山火》《东升村》,于多地完成表演,成果可观。

移通乡村振兴党员先锋队以抖音平台为载体,重点围绕当地农业发展,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平台,通过小小的“窗口”吸引大量直播间观众去了解实践地的特色产品,提高乡村的知名度,为实践地整体发展挖掘更多可能,充分发挥乡村振兴青年建功的主观能动性,彰显大学生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的青春力量。

筑梦服务队前往合川区钱塘镇大柱村,以“手绘筑梦”为主线,把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相结合,围绕学业辅导、亲情陪伴、素质拓展、自护教育、思想引领、心理辅导等内容,切实为有需要的留守儿童和事实孤儿提供“3+2+N”式精准关爱。

“一路‘乡’阳”乡村振兴促进团实施实践与教育结合,开展向阳课堂,他们用时10天,开展10个特色主题课堂,从书法到散打,从古诗到“三防”教育,从科技作品感知到艺术晚会,乡阳小队的“向阳”课堂用陪伴为服务地小朋友带去假期的一抹亮丽色彩。

红色信使寻访团以九“XIN”贯穿主线,以拍摄“青心研习·党史青年说”青年大学习系列视频为特色亮点,回访红色人物,重踏长征路,并将所见所感带入红色课堂,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这本“活教材”,将石壕镇的红色文化多维度广泛地传播出去。

“小红砖”党史宣传教育团深入农村,通过“举办一场开幕式、打造一个红色课堂、开展一次深情祭扫、搭建一次助农直播、参观一个专题展览、重走一场红岩长征、组织一场特色演出“七个一”系列活动,发扬和继承优秀红色文化,以红岩精神助力乡村振兴,打造新时代以红岩精神为特色的品牌歌乐村。

在本次“三下乡”活动中,实践队深入基层了解并感悟中国农村最真实的面貌,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以践行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为初心,发挥青年力量,挥洒青年汗水,用青春风华书写使命担当,并号召更多青年人投身到新时代农村的建设中来!

供稿:曾煌晶

供图:青年志愿者联合会

(青年志愿者联合会供稿、团委转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