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

当前位置: 首页 / 綦江校区 / 志愿服务 / 正文

岁月失语 版画能言——大数据青协“綦”画未来版画服务团参观研习活动

版画是画与印的结合,强有力的艺术表达形式,向人们展现了先辈的过去,也是非遗文化的具体体现,如今的版画不仅传承了老一辈画家的优良传统,同时也在探索属于这个时代的版画语言。为了让大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版画,9月27下午14:00,大数据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们带着同学们来到了綦江新世纪商都二楼,在此开展了“綦”画未来版画服务团参观研习活动并取得圆满成功。


在活动开始前大家集合在校门口,穿戴好象征着志愿者身份的红马甲一同前往活动场地。带着对版画艺术的好奇,志愿者们在途中聊版画的历史,版画的种类,版画的制作过程,字字句句无不体现着作为青年的大学生们对传统非遗文化的向往和热爱,路途中的氛围充满着愉快和放松。


到达现场后讲解员向志愿者们介绍了綦江版画,重庆綦江版画源于明清年间的木版年画,它构图明快,色彩艳丽,取材于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具有浓郁的民族民间风情和生活气息,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特色代表。当志愿者们走过一幅幅美丽丰富的版画,仿佛与创作者进行一场跨时空的交谈,又好像进入到了版画的世界。这些迷人的版画引起了志愿者们的好奇与讨论,整个活动现场氛围热闹有趣且有序,在参观活动的最后,志愿者们有感而发根据自己的内心所想写了一篇观后感。


杨晨宇同学在观后感中写道:在参与了“綦”画未来版画服务团参观研习活动后,了到了綦江版画历史,画展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杨忠喜的《闹年例之国盛俗兴》,画中运用了舞龙舞等中国传统艺术,其选于民间庆祝春节的表现,具有浓郁的民族民风情和生活气息,其版画也应如其,体现了国家的繁盛与传统民间艺术的起。


 每一个真挚研习的眼神都是非遗传承的代表,版画承载的民俗、故事、精神不会只在老手艺人中传递,非遗传承流传到了年轻人的手中,志愿者们从此时此刻开始书写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篇章。

                           供稿:大数据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文字:苟丽鑫

图片:朱翠萍、陈红、李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