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刻版画是刻刀与木头碰撞的艺术,它们走过悠久的历史,与现代生活接轨,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成为版画文化的青年宣讲者,将版画文化中蕴含的民俗精神传播给更多青年学子,10月18日17:00,大数据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联合2023级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1-5班同学在横山书院阶梯教室开展了一场意义非凡的版画宣讲活动。

宣讲人围绕版画起源,作品展示,现有版画文化资源,非遗传承及发展四个方面向在场同学宣讲版画。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版画在不断传承与创新,走到现今的版画一直在朝着多元化发展。宣讲人在宣讲开始时和同学们互动得知,有同学在初中时期接触过版画,学习过用泡沫纸做简单的版画,泡沫纸版画更加适合初学者学习,这样的形式让版画开始进走中小学的课堂,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进入了非遗传承的队列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代表着过去,更属于现代和未来。


在宣讲中宣讲员拿起一块木板,开始介绍版画的做画工具,木板、刻刀、油墨、滚筒……木板和刻刀是传统版画的最重要工具,刀锋一次次落下,一条条印记显现,版画是印与画的结合,在画卷之中,铭刻峥嵘岁月。
版画通过木刻的艺术形式,记录时代的故事,留下了鲜明的时代脚印。宣讲员在介绍著名版画作品时,着重介绍了版画家李桦的《怒吼吧,中国》,这是一幅反映中国抗日战争的艺术作品,创作于1935年,这幅作品呈现了一个身着中山装的中国士兵,面向天空高呼的场景。在后来的历史中成为了一种精神的象征。颜色对比的强烈、明快、朴素是木刻有生命力的艺术语言,这也是版画的意义。同学们随后也拿上宣纸、笔等工具,开始了版画体验。


位于綦江区的同学们,更是离版画艺术非常近,綦江农民版画发端于明清时期,取材于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实践,将古老的民间工艺融入版画之中,构图明快、夸张,用色鲜艳、大胆,具有浓郁的民族民间风情和生活气息,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特色代表,现今是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此次版画宣讲活动不仅让同学们了解了版画,感受到了版画美学的力量,更是呼吁了青年学子们一起传承时光深处走来的非遗。
供稿:大数据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文字:陈红
图片:朱翠萍、陈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