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微露,金色的阳光穿透薄雾,轻轻拂过燕窝镇的田野。“青山绿水带笑颜”,那连绵起伏的青山,在朝阳的映照下更显苍翠欲滴;重庆移通学院“移智通农队”的队员们踏着湿润的田埂,脚下的泥土散发着淡淡的芬芳,开始了新一天的三下乡志愿服务之旅。

志愿服务在调研·用文字记录风土人情
春风化雨润心田,“移智通农”入燕窝。重庆移通学院“移智通农队”队员们今天的任务是去往燕窝镇,对燕窝特色农产品的种植情况以及销售情况进行实地调研。通过与当地居民进行深入沟通交流,了解到燕窝最具代表性的农产品是红苕和藤椒,并且将在每年10月都会举办红苕节。并在一次又一次走访交谈中,队员们体验到了燕窝镇独特的赶集文化,从而进一步加深对当地民俗风情和地方特产的了解。未来,“移智通农队”队员们将持续展开对燕窝镇地方文化的实地探研,用更“烟火气”“百姓味”的方式展开对地方文化特产的宣传推介。



志愿服务在田间·用力行帮助乡村农户
厚植三农精神,践行新时代劳动教育。午后,为了促进乡村振兴发展,将志愿服务融入农务。重庆移通学院“移智通农队”队员们整装待发,走出红豆小院,去往田间帮助农民采收玉米。在当地农户的专业指导下,志愿者们迅速融入,扎根田间,从生疏到熟练,每颗玉米的掰下都见证着他们的成长与努力。
再看宣传小组这边,镜头下金黄的玉米穗随风飘动、农户辛勤身影穿行在玉米叶中、志愿者们汗水晕湿红马甲。这些光影所定格的珍贵志愿服务瞬间,不仅是对志愿服务的歌颂,也是对自然馈赠的感激,更是对志愿团队协作精神的赞扬。



志愿服务在餐桌·用镜头记录特色美食
红豆小院,隐匿于喧嚣之外的宁静之地,其酸辣粉独步一方,酸辣粉的传统工艺得以完美传承,每一口都是对味蕾的极致诱惑。志愿者们深入探访,以镜头捕捉酸辣粉的制作精髓,从选材到成品,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匠人之心。在志愿者和师傅的配合下,制作完成后的视频让大家眼前一亮,通过视频让酸辣粉的美味跨越千山万水,直观展现给世界。视频中,酸辣粉的醇香与筋道跃然屏上,红豆小院的温馨氛围与淳朴人情亦随之流淌,触动人心。
此举不仅弘扬了地方特色美食,更促进了文化交流与理解,让更多人感受到燕窝镇的独特魅力。志愿者们的努力,为这座小镇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也展现了青年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


实践感悟:

在下乡实践调研前我的内心忐忑而又激动,十分期待这次的下乡实践,但又对未知的事物很忐忑。但在真正去实践过后,我收获了非常多。当我踏入乡村的土地,清新的空气和广袤的田野让我感到心旷神怡。在与阿姨叔叔们的聊天中发现她们真的非常热情也很真诚,她们会很认真的为我们解答问题,介绍乡村的一些基本情况,体会到了淳朴的乡村情。当然,收获的不仅仅是对乡村现状的了解,更是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关注乡村发展,用自己的知识和力量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我们要积极宣传乡村的优势和特色,吸引更多的资源和人才投身乡村建设。此外,我们还看到了许多年轻人返乡创业,通过电商平台将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为乡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努力为自己的家乡贡献力量。这次下乡实践调研是我人生中一段宝贵的经历,它让我更加坚定了为乡村振兴而努力奋斗的决心。我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乡村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移智通农’志愿服务队 舒欣

“三下乡”实践,让我体验了一把接地气的生活。走在乡间小路,呼吸着新鲜空气,体验乡下氛围。和农民伯伯婶婶们一起干农活,虽然累得满头大汗,但那快乐和成就感,是书本上永远学不到的。晚上大家围坐一起聊天,听他们讲述家长里短,感受到了乡村的淳朴与温情。这虽然是我的第一次“三下乡”,但也让我能够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以后,我会更加脚踏实地,努力生活,也希望能为乡村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移智通农’志愿服务队 潘学银

“移智通农”,是帮助农民提高农作效率,增进收入的行动队伍。我们用所学知识,讲解科技农业的优势,普及农业科技知识。看着农民朋友们由疑惑到接受,由接受到喜爱,他们脸上挥之不去的笑容让我们深感骄傲与满足。
燕窝镇,一方蕴含着丰富生活哲理的土地。在这里,科技与传统相结合,碰撞出智慧与汗水的结晶。在这里,我们学会了尊重每一份劳动成果,因为我们深知,那是农民一年辛苦劳作的结晶,是大自然的馈赠。在红豆小院,我体会到了劳动的辛苦与美好。在移智通农的志愿活动中,我感受到了劳动的力量,以及我们自身的价值。我们学会了珍惜,学会了付出,也学会了感恩。明白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砖一瓦,一饭一食应当思来之不易!
——‘移智通农’志愿服务队 颜滢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