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

当前位置: 首页 / 綦江校区 / 志愿服务 / 正文

【志愿服务】青春赋能乡村规划:溪望青年“绘绿添彩” 点亮桥坝人居新图景

2025 年 11 月 7 日上午八点半,瀛溪书院 “溪” 望青年志愿服务专项支队再度集结,25 名师生满怀热忱走进桥坝村,以 “青年乡村规划与发展” 为核心主题,紧扣瀛溪书院 “前瞻力”的领导力育人方向,开展 “青年绘绿,桥坝添彩” 人居环境整治暨大气污染防治宣讲活动。队员们将专业认知与乡村实际深度融合,用科学规划思维优化乡村空间环境,用青春之声传递绿色环保理念,为乡村振兴注入兼具科学性与温度的青年动能。

活动伊始,支队充分结合前期调研掌握的桥坝村环境现状,聚焦于村委反馈的 “道路两旁白色垃圾污染”的核心问题,以“空间优化、功能提升、生态宜居”为整治原则,迅速划分两支专项志愿服务小组,开启针对性整治行动。其中一支队伍由桥坝村村委欧书记带队,从当地村委出发,沿主要道路对村内闲置角落、道路两侧的白色垃圾进行全面梳理与彻底清除;另一支队伍则在桥坝村村委工作人员胡玉的带领下,以桥坝夜市为起点,对公共活动区域的杂物堆积、卫生死角展开系统性清理,两支队伍分工明确、协同推进,让整治行动更具效率与针对性。

整治过程中,队员们手持扫帚、夹子、垃圾袋等工具,分工协作清理生活垃圾、规整杂乱堆放的杂物、拔除道路旁与空地上的杂草藤蔓。更值得一提的是,队员们并非仅停留在 “清扫” 层面,而是始终以规划思维统筹行动:在村头一处长期闲置的空地,大家巧妙利用捡拾的废旧塑料桶、纸箱等废弃容器,经过清洗、改造制成简易花箱,栽种当地易存活的绿植,打造出兼具观赏性与实用性的 “口袋绿地”,让闲置空间焕发新活力;针对村内部分道路两侧村民杂物乱堆乱放的问题,队员们结合村民日常使用需求,按照 “分类收纳、方便取用” 的规划思路,协助村民搭建起规整的储物棚,既解决了 “乱” 的问题,又兼顾了生活便利性,让乡村空间在整洁之外更添一份人性化温度。

“以往的环境整治多是‘一阵风’式的简单清扫,治标不治本。这次我们带着规划思维来做事,不仅要解决当下的卫生问题,更要为村庄长远的环境维护和功能升级打下基础。” 支队指导老师何家昊介绍道。活动现场,队员们还结合实地整治情况,手绘完成《桥坝村简易环境优化示意图》,清晰标注出绿化节点、垃圾收集点、公共活动区等关键区域,为村委后续开展环境维护、优化空间布局提供了直观且实用的参考依据。

在人居环境整治有序推进的同时,另一部分队员同步开展 “大气污染防治与乡村绿色发展” 主题宣讲。他们沿着整治路线,主动走进沿途农户家中,结合城市规划中 “生态优先” 的核心发展理念,用村民听得懂、易理解的方言与家常话,通俗讲解秸秆焚烧、垃圾露天堆放对大气环境的危害,细致传授垃圾分类、清洁能源使用等环保小知识。遇到村民提出的 “农业生产中如何减少废气排放”“家庭垃圾分类分不清怎么办” 等实际问题,队员们耐心解答、举例说明,让绿色环保理念真正走进村民心里。

本次活动始终紧扣 “青年城市规划与发展” 主题,从前期深入乡村调研、制定科学规划方案,到现场精准开展环境整治与环保宣讲,再到推动空间环境优化与绿色理念落地生根,“溪” 望青年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活动不仅实现了高校 “知行合一” 育人理念与乡村发展实际需求的深度对接,更让队员们在实践中深化了对城市规划 “城乡统筹、生态协同” 核心内涵的理解,以青年智慧为桥坝村人居环境提升与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切实助力。

此次 “青年绘绿,桥坝添彩” 活动,是 “溪” 望青年志愿服务支队 “扎根乡土、服务乡村、赋能青年” 宗旨的又一次鲜活实践。未来,支队将继续以 “青年城市规划与发展” 为重要切入点,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机制,组织更多青年走进乡村、扎根乡村、服务乡村,在城乡协同发展的广阔舞台上,书写知行合一的青春答卷,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持续注入源源不断的 “溪” 望力量。


撰稿:何家昊

摄图:何家昊

编辑/初审:何家昊

复审:何家昊、秦丽君

终核:姜馨怡

瀛溪书院“溪” 望青年志愿服务专项支队供稿

校团委转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