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教师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教学水平,提高教师创新创业项目挖掘与指导能力,2024年11月27-29日,綦江校区远景学院教师代表田维箐老师赴海南海口参加了由中国高等教育培训中心主办的“全国高校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与创新大赛项目指导能力提升研修班”。在此次研修班中,田维箐老师聆听了创新创业领域专家学者们的优秀经验并与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的一线教育者们共同探索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新路径。

在开班仪式结束后,首先由常州大学副校长李忠玉进行了主题分享。他详细介绍了常州大学的“三全三融,多元支撑”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以及具体做法。该模式强调全面覆盖、全程贯穿和全员参与,并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社会实践及校园文化深度融合。他强调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设立创新创业示范专业、组织创新创业系列讲座、举办大学生创业论坛、树立创业典范以及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地方高校能够培养更多服务于地方建设和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

中山大学任荣伟教授带来了主题为“新形势下高质量创新创业教育——新趋势与挑战”的精彩分享。任教授给出了当今双创教育面临的重大使命与具体任务,指明了高校要围绕“新质生产力”做好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他强调,高校的课程与实践应嵌入新质理念,通过专创深度融合激励和支持更多大学生参与各种新质生产力创新创业大赛,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创。

温州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施永川教授在会议中介绍了国际创新教育的经验和发展趋势,并对其进行了总结。施教授指出,参与式的创业教育教学方法已成为主流,跨学科融合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设置逐渐成为发展趋势,专兼结合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已成为标准配置,而多维度与体系化的评价机制则为教育质量提供了坚实保障。施教授特别强调了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重要性,如邀请拥有丰富实战经验的业界专家或校友企业家作为驻校导师,进行学生指导。这不仅在“第一课堂”的理论教学与“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中建立了有效的衔接,促进项目的成果转化。

中国教育创新校企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陈滢以“四位一体创赛高质量项目培育”为题,从微观层面深入探讨了创新大赛中优秀项目的特征与标准。他详细解析了高教主赛道项目的主要类型,并介绍了笛卡尔方法论四条准则在创新创业领域的具体应用。此外,陈滢还提出了基于“BIT”的项目发掘方法,为教师们指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竞赛提供了实用的方法论指导。
在互动交流环节,与会代表们围绕主题积极发言,深入探讨了教育、实践和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以及如何更高效地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等议题。各方观点的碰撞与交流,不仅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建议,也为提升教师指导创新创业大赛的能力带来了实质性的推动力。
田维箐老师表示,此行令她收获颇丰,创新创业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动力,也是培养学生创造力、解决问题能力和适应快速变化世界的必备素质。《极简经济学》课程将继续强化“第二课堂”的实践教学,带领学生走进乡村、走进企业、走进真实的世界,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参加创新创业比赛提高实践能力,助力同学们在未来取得更大成就。

未来,远景学院将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致力于培养更多服务地方建设和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学院还将积极探索与企业和社区的合作机会,为学生搭建更多的实践平台,鼓励他们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的新时代人才。
文:田维箐
图:中国高等教育培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