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院风采

远景学院

【就业创业】“破茧成蝶”面试训练营第一期圆满落幕: 全景模拟+专家把脉,助力学子赢在求职起跑线

为帮助大三学子突破心理障碍、掌握面试策略、提升职场竞争力。3月28日,远景学院特此举办“破茧成蝶”面试训练营,通过“全真模拟+专家诊断+团队协作”的实战演练模式,聚焦大学生求职面试中的核心痛点。人力资源专家张胜利老师、企业高管秦攀老师和人力资源专家张林老师组成“面试官天团”,为学子提供沉浸式面试体验与精准指导。

嘉宾介绍:

秦攀老师:中共党员,曾任重客隆超市连锁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辰基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重庆玫瑰馨苑母婴护理有限公司董事、重庆全之道医药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

长期于国企/私企担任高管工作,擅长心理学结合管理工具用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带领团队实现目标,经营管理逻辑全面且深入。十六年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积累大量的实战管理经验。

张胜利老师:曾任重庆化医控股(集团)公司、重庆对外经贸(集团)有限公司下属二级企业HRM。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13年,擅长薪酬福利体系0-1的搭建、内训师团队体系的建立。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发展及实现,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人力成本的有效控制及人才梯队的培育。

张林老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应用心理学硕士,中级经济师,重庆市青年志愿者先进个人。曾在上海交大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项目组开展多项管理咨询项目,为上药集团、贝加莱工业自动化(上海)等提供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服务。拥有十年金融行业从业经历,具有证券、基金、期货从业资格。曾在世界500强外资咨询公司做C&B长期实习,获得过世界500强央企年度优秀员工,担任行业Top2大型金融国企招聘主管,并获年度优秀员工及优秀团队。

直击痛点:结构化面试还原真实求职场景

活动首环节采用“多对一压力面试”模式,选手依次进入面试区,面对三位评委的轮番提问。从自我介绍、专业技能阐述到应变能力考核,评委组通过仿真企业招聘流程,全面考察选手的表达逻辑、抗压能力及职业素养。张胜利老师指出,许多同学在自我介绍时容易陷入“过于简略或事无巨细”的误区,而优秀的自我介绍应像“电梯演讲”,在30秒内抓住面试官注意力并突出个人优势。针对选手因紧张导致的语言卡顿问题,秦攀老师传授“3秒呼吸法”,帮助选手调整节奏,避免使用填充词。评委组还提醒选手,面试中应避免“自我贬低式表达”,转而用“成长型话术”展现潜力。

团队博弈:无领导小组讨论现职场生态

第二环节的“领导者特质甄选”任务将活动推向高潮。12名选手进行无领导小组讨论,需在10分钟内从10项领导力素质中选出“最关键”和“最不必要”的特质,并推选代表总结陈词。讨论过程中,团队动态鲜明呈现了职场中的四种典型角色:领导者、协调者、沉默者、观点输出者。张林老师强调,无领导小组讨论没有标准答案,面试官更关注团队协作的逻辑性、说服力与包容度。例如,当团队陷入僵局时,提出“我们是否可以先定义优秀领导者的核心职能?”这类问题,能体现结构化思维。最终,唐诗益同学以“总分总”的汇报形式获得评委一致好评。

专家把脉:从技巧到认知的全面升级

在终极复盘环节,评委组从“企业用人逻辑”出发,为学子提炼出三大黄金法则。首先,面试不是自我展示,而是证明如何解决企业问题。秦攀老师以营销岗为例,建议用实习中的具体案例佐证岗位需求,而非泛泛而谈。其次,找准团队贡献的差异化定位。张胜利老师提醒,不擅长主导讨论的选手可以承担“进程推动者”角色,如提醒时间、总结共识,企业需要的是“互补型团队”。最后,反套路思维让真诚成为最大技巧。张林老师建议,面对“你的缺点是什么”这类问题,不如坦诚一个真实但非致命的短板,并强调改进行动。

破茧成蝶:从模拟战场到真实职场的跨越

这场沉浸式面试训练营不仅帮助学子掌握了实用面试技巧,更推动其完成从校园思维到职场思维的蜕变,使个人优势真正转化为打动面试官的核心竞争力。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得益于双体学院与远景学院在产教融合领域的深度协同,两院通过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为青年学子搭建起贯通校园与职场的成长桥梁。这场"破茧成蝶"的旅程,既是职业发展的新起点,更将成为年轻一代迈向未来的信心源泉,助力他们在求职路上行稳致远。

撰稿:姚钊源 肖松睿

摄图:肖松睿

指导老师:李璐 万虹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