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院风采

远景学院

【课程实践】以鼓润心,以乐塑魂——记綦江校区远景学院《心理学与生活》、《音乐剧赏析与实践》课程实践活动

为持续深耕心理学、艺术学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创新,重庆移通学院远景学院《心理学与生活》与《音乐剧赏析与实践》课程团队携手“心.韵”发展与疗愈心理工坊,于 2025 年 4 月 23 日再次走进綦江中学,开展了一场以“鼓・舞”为媒介的跨学科课程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充分发挥学院在心理学与艺术教育领域的专业优势,探索思政教育新路径,助力青少年心理品质培养,为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添砖加瓦,彰显高校在基础教育领域的责任担当与育人智慧。

鼓韵启智:思政教育踏响青春节拍

在綦江中学多功能教室里,一场融合了思政元素与音乐、心理特色的课堂拉开帷幕。“求实致知,铸新立人;问道知心,明理善行;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铿锵的口号与激昂的鼓声交织,回荡在教室的每一个角落。本次活动以“人格塑造”为核心目标,将传统思政课堂延伸至音乐与心理的跨界领域,创新思政课形式。通过精心设计的鼓圈互动、节奏创作等环节,让学生在艺术表达中唤醒理性思考,于韵律起伏中锤炼优秀心理品质,培养自律、协作与责任意识,为青少年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和鸣共生:鼓圈互动解码成长密钥

“和而不同!”在志愿者引导下,学生们从杂乱无章的敲击逐渐转向默契配合。鼓声不仅是美妙音符的传递,更是情绪的出口与自我约束的课堂。志愿者抓住教育契机,引导中学生们在节奏中反思:“如何在自由表达与规则间找到平衡?”答案藏在一次次精准的鼓点里。这正如教育所倡导的培养学生规则意识与团队精神相统一的理念,让学生在艺术活动中深刻体会平衡自由与规则的重要性,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

创演相融:节奏剧场激活团队智慧

随着“科目三”魔性旋律与原创 Rap《成长协奏曲》的炸场演绎,课堂变身活力剧场。学生们手持节奏板即兴创作,用身体律动解构“Bim Bam Bom”的音乐密码。有限乐器激发出无限创意,年轻的心灵在协作中顿悟:自律非枷锁,恰是让个性音符汇入和谐乐章的艺术。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教育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团队协作能力的重视,通过艺术创作与表演,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综合素质,为未来社会竞争储备力量。

甜韵润心:音乐赋能教育温度传递

《你笑起来真好看》的纯净歌声中,志愿者们带来的七彩糖果随节拍流转。当思政教育化为指尖跃动的甜蜜音符,成长的真义在会心微笑中悄然传递。“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等诗句的齐诵,让此刻化作对奋斗青春的诗意诠释——那些淬炼品格的苦涩,终将在协作滋养中酝酿出生命的回甘。这一环节巧妙地将思政教育与艺术熏陶相结合,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滋养学生心灵,契合对思政教育创新性、亲和力的要求,使思政教育更具感染力与实效性。

跨界赋能:五育融合开拓育人新境

在“成长金句漂流”的真诚分享中,活动圆满落幕。重庆移通学院远景学院将持续构建以“鼓圈疗法”为载体的新型育人生态,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意见》精神,积极响应国家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的政策号召,让青少年在审美体验中完成价值塑造,成长为兼具艺术修养与责任担当的时代新人。这场跨界实验昭示着:当教育插上艺术的翅膀,品格培养便能真正实现“润物有声”,为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提供可借鉴的范例,在教育改革浪潮中勇立潮头,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当张老师和颜老师的鼓点漫过綦江中学的心理教室,午后的阳光与跃动的音符在空气中碰撞。几十双青涩的手掌下,非洲鼓的炽烈、竹筒的清越交织成流畅的乐曲。当复合节奏在教室掀起音浪的漩涡,綦江中学的同学们和我们一起踩着自由的舞步,我看见紧绷的肩膀在震颤中舒展,羞怯的眼神在律动里流露光亮。散场时沙锤的余韵仍在耳畔回响,掌心的鼓皮余温未散,这场节奏音乐的对话,让课本上的音乐治疗理论化作满室春风,更让我在非洲鼓的震颤中,触摸到节奏唤醒集体能量的钥匙。

 ——2024级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祝莉越

起初只是机械地维持秩序,却在鼓点渐齐时被莫名触动。陌生人的节奏与我的呼吸共振,紧绷的肩膀不知何时松弛下来。看着闭眼沉醉的老人、欢笑雀跃的孩子,突然明白音乐比语言更懂如何缝合孤独。散场时掌心发烫,心里却前所未有地轻盈——原来给予温暖时,最先被治愈的是自己。

——2024级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徐嘉俊

当看见高一同学们带着期待与好奇的目光踏入教室时,我心中泛起复杂情绪。不禁设想,若自己高一时有这样的活动,该是何等激动与新奇。颜老师巧妙带动气氛,现场满是轻松快乐的氛围。张老师的解说,让我进一步领略韵律之美。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同学们念诗句时的主动与投入,那蓬勃的少年志气,如鼓点般激昂有力。此次活动,于我不仅是一次实践,更是一场心灵触动,让我看到音乐鼓乐疗愈的魅力,也感受到青春的炽热与朝气。

——2023级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陈涛


撰稿:张林、颜汐宸

摄图:谢凯羽、韩羽森

视频剪辑:吴可昕

指导老师:张林、颜汐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