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院风采

大数据学院

【完满班团】从未得到更可惜·还是得到了失去更可惜 ——2022级计算机技术与科学专业第三次周赛

思辨能力,台风表现力等对个人的职业发展人生发展非常重要。演说作为一项公共活动,对其思辨能力和台风表现力的提升效果不言而喻。为增强基层组织活力,班级凝聚力以及各班级同学间的互动交流,同时提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公众表现能力,特此开展大数据与计算机科学学院2022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全民演说活动,为未来就业乃至职场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471400玉棠书院Talk King”演讲中心计科12–14班同学们开展“The Young Show青年说次周赛,主题为——从未得到更可惜·还是得到了失去更可惜。此次活动特邀大数据计算机科学学院老师蔡娜、王银娟、谢沅红、王伟孪担任评委团。

在人的一生中,可惜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的感受,也是我们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的经历。那么对于从未得到更可惜,还是得到了失去更可惜呢?谈论这个问题每个人有不同的看法,正如著名思想家歌德所说:“一棵树上很难找到两片叶子形态完全一样,一千个人之中也很难找到两个人在思想感情上完全协调。”我们每个人的思想感情都是独立,看待问题也各有看法。每个参赛选手通过演说的形式表达了自己的想法。第一位选手覃俊豪认为得到后失去更可惜。

他说到得到之后再失去,这不是一种断舍离,而是一种残忍的抽离,这已经不是一种可惜,而是一种残忍。因为你知晓它,了解它,所以在你失去之后,你没有办法忽视它的失去,它总在无声地告诉你曾经拥有过它,不断地在提醒你失去了它,它不是你曾经手中的光了,而是遥不可及的太阳。人若拥有了光,就不会再想着回到黑暗中去。

向思羽同学和张俊才同学有着共同的观点——从未得到更可惜。我们每个人都应当主动大胆的去追求自己所爱之物和渴望之物。人生需要主动,这样成功才能有保证。拥有积极主动的思维,人生将有无限的精彩和可能,也将得到莫大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第四位选手是来自计科13班的徐浩然同学,他对于这个主题有着独特的看法,他认为从未得到和得到了失去都不可惜。从未得到的事物会成为我们不断追求的目标,有了目标我们就会更加地努力,不断地向其靠拢,这样生活也就有了目标会变得更加的充实。而得到后失去终将成为过去式,不应当因为失去而变得萎靡不振,我们应当珍惜当下,而不应当对过去耿耿于怀。

第五位选手是来自计科12班的张子轩同学,他认为从未得到更可惜。他认为在得到后失去的过程中,你享受了得到后的甜,也体会到了失去的苦,这样的人生会让你不断地成长,也会让你的生活变得更加的美好。而从未得到,你连体会苦的资格都没有,就更不可能享受到得到后的甜。从未得到让我们在追求的过程中感受到希望反复破灭、付出永无回报的挫败,长此以往,这种挫败感,不仅会使当事人开始自我否定,甚至会使人放弃希望。

胡俊杰同学和杨小涛同学认为得到后失去更加的可惜,因为得到后失去会让人变得孤独和空虚,也会让人变得麻木和冷漠,也就会让人觉得可惜。

第八位选手是来自计科14班的葛璐鸿同学。他认为在你得到后你就拥有一种感受,即使是失去了这种感受也会成为你美好的回忆,成为你成长过程中美好的记忆。你拥有过后终究会失去的,因为得与失是一种自然的现象,所以我们不应当把失去当成一种可惜,因为这是我们成长过程中所必须的要素。因此在他看来得到后失去并不可惜。

第九位选手是来自计科14班的李利羽,也是此次演说比赛中的唯一一位女选手。她认为得到后失去更可惜。从未得到会,会使人会为我们带来憧憬和美好,无论最后实现与否或许已经并不那么重要。已经得到过的东西,会给我们带来亲切的感受,也会让我们习惯拥有它,但当它突然不属于你,可能会给你带来绝望。

从未得到指的是内心一直有诉求,但最终没得到;而得到后失去是指曾经得到的东西在最后却不属于自己了。得失本是一体的,没有得到就不会失去,反之,得到了就会失去。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不要惧怕一时的失,也不要对于从未得到的事物耿耿于怀。

经过观众和评委的投票,最后晋级的选手为张子轩、葛璐鸿、李利羽和覃俊豪同学。通过此次活动不仅让同学们对与从未得到和得到后失去有了新的认识,还锻炼了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自信心。

大数据学院供稿

(撰稿:张磊 彭璐 拍摄:何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