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院风采

大数据学院

【防诈e课堂丨第9期】网络诈骗套路深 天降“馅饼”莫当真

防范于心 反诈于行

警钟长鸣防诈骗 心存警惕保平安

大数据学院小e反诈课堂

开讲啦~

邀你共同

学习防诈小技巧~

【作案手法】

手段一:网络刷单诈骗

嫌疑人往往以轻松高薪做诱饵声称刷单后立刻返还本金和至少5%的佣金,轻轻松松日挣成百上千元。先让受责人刷单买低价商品,购买成功后迅速将本金和佣金返还,让刷单误认为正规。然后开始逐步加价购买高价商品,当受害人发现没有收到钱后,嫌疑人又会以要求受害人重新支付订单来激活继续骗钱,达到诈骗目的。

手段二:网络中奖被骗

预先大量印刷虚假中奖刮刮卡通过信件邮寄投递发送。

通过手机短信发送虚假中奖信息和兑奖链接

通过互联网发送虚假中奖信息并要求填写个人信息。

受害人一旦与犯罪嫌疑人联系兑奖,对方即以先汇个人所得税公证费转账手续费等理由要求受害人汇款,达到诈骗目的。

【真实案件】

案例一

2024年4月2日,一位46岁的受害人在家门口发现一个快递包裹,包裹内有一张淘宝购物节宣传单,宣传单上称:淘宝正在做活动抽奖。受害人刮开奖区后发现中奖,随后按照宣传单上的提示,扫码添加企业微信,加入到微信群内领取奖品。在微信群内,受害人看到有网友发布兼职信息,称可以刷单返利。受害人下载了“万源”APP进行操作,先后转账7笔共计115万人民币。直至民警上门,受害人才发现被骗。

民警提醒

这是一起典型的快递送礼引流骗局,骗子通过发送含有虚假中奖信息的快递包裹,诱导受害人扫码加入微信群。在群内,骗子发布刷单返利的兼职信息,诱使受害人下载指定的APP进行操作。初期,骗子可能会让受害人尝到一些甜头,但随着受害人投入的金额增加,骗子便会以各种理由拒绝返现,最终导致受害人损失巨额资金。此类骗局的关键在于利用了人们对于中奖和轻松赚钱的心理,以及对新技术和平台的不熟悉。防范此类骗局,需要提高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识,不轻信陌生人的信息,不随意扫码加入不明群组,对于任何形式的刷单返利要保持高度警惕。


案例

网络兼职背后暗藏玄机——女子被骗17万

王女士是位家庭主妇,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压力,一直想找份兼职的工作,在一次上网时,她无意中看到了这样一则广告。

被害人王女士:“当时我看广告上说招手工兼职,只要添加微信,就能免费领取手工材料包。我想着在家闲着也没事做,就挣点零花钱吧,就添加了广告上的微信”。对方表示,他们公司的手工活以串珠和装笔芯为主,日薪可达150元至500元,王女士只需要下载一个App,就能在上面接到派单。很快,王女士按要求下载该App并注册成功。因手工材料包需6-7天的时间才能到货,客服向王女士提议,等待收货的时间里,可以在平台做任务,完成任务也可以得到相应的奖励。

被害人王女士:我就跟着客服做任务,一开始基本上是关注“公众号”这些小事,很快我就拿到了十元的返利。后来客服又发起一元公益捐款活动,我没多想,就按要求绑定了自己的银行卡,转了一块钱。绑定银行卡后,任务便开始“丰富”起来,其中充值返利是最诱人的。充值60元,到账100元,充值的钱越多,佣金就越多。然而随着王女士充值的金额越来越高,返利的钱却再也无法提现了。客服诱导王女士不断提高预付金额,进行大额转账,后续又以账号输入错误或转账时间超期等理由让她无法及时提现。等到王女士察觉到不对劲时,已经累计充值17万余元。相信很多人看到这里,已经有点明白了,王女士遭遇的,正是最常见的一种电信网络诈骗方式——刷单诈骗。王女士的遭遇是电信网络诈骗中非常典型的刷单诈骗案例,这类诈骗手法往往以诱人的兼职广告为诱饵,吸引受害人上钩。

民警提醒

面对诱人的兼职广告,要保持冷静和警惕,不要轻易相信“轻松赚钱”的承诺。谨慎个人信息和财务安全:不要随意向陌生人提供个人信息和银行卡号等敏感信息,更不要在不明平台上进行大额转账。对于不确定的兼职信息,可以通过多渠道核实公司或平台的真实性,如查询官方网站、咨询相关部门等。一旦发现被骗,应立即报警并保留相关证据,以便警方追查和处理。了解电信网络诈骗的常用手法和防范措施,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和防范能力。


反诈图册

反诈宣讲会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愈发猖獗,诈骗手段层出不穷,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隐患。数字媒体技术专升本7班,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反诈宣讲学习,详细介绍了多种常见的诈骗手段,包括电话诈骗、短信诈骗、网络诈骗等。这些诈骗手段虽然看似简单,但往往利用人们的贪婪、恐惧等心理弱点,让人防不胜防。同时还分享了一些防范诈骗的有效方法。首先,保护好个人信息至关重要,不要在公共场合随意透露自己的身份信息、银行卡号等。其次,对于任何涉及钱财的要求,一定要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多方核实,避免盲目转账汇款。此外,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也是一种有效的防范措施,它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和拦截诈骗电话和短信。在信息化的时代,我们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防范能力,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财产安全。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能够营造一个无诈的社会环境,让每个人都能够安心生活。

指导老师:李进 穆仕容 甘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