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院风采

大数据学院

【073期|全生异科导师】手艺传承,创意织梦——记大数据学院异科导师杜荧开展刺绣手工活动


近期“戳戳绣”热度再次高涨,也让人越来越关注其背后的刺绣工艺,如此火爆也正说明刺绣在现代化、年轻化方面焕发生机,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以更新颖的方式得到传承。

为进一步推动传统刺绣文化的传承,让学生了解与认同非遗手工艺的内涵与价值,大数据学院异科导师杜荧于11月20日在观云书院立冬·朋辈空间举办了越“绣”越喜欢,传统刺绣DIY活动。

本次活动由该异科班学生田婉儿担任主持人。在活动的开始,她为大家讲解了什么是刺绣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刺绣凭其丽质与精巧,用一丝一缕的针线,绘就锻、绫、绸、绢上的“日月云霞、花草果木、山水人物”,游针为画,羽化为衣。她表示,希望同学们通过此次活动可以掌握新技能,收获新知识。

千古流转,绣出精彩

活动伊始,工作人员贴心地播放了视频教程,给同学们演示了如何制作刺绣。同时,每一个刺绣包也附有视频二维码,大家可以通过观看更好地学习不同的走线和绣法。时间飞速流逝,现场的同学们认真地观看视频,思考和学习着基本技巧与手法。

千姿百态,展示匠心

丝线在织物上跃动,组成了一个个微妙的图案。在刺绣的制作过程中,同学们积极尝试不同图案和方法,和朋友讨论吸取经验,一刺一拨,越“绣”越火热,图案慢慢的在丝巾上展现。虽说刺绣的过程十分缓慢,但是最终同学们看着自己手中的图案还是展开了笑颜。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不仅了解、欣赏并亲身体验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更进一步领悟到了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和底蕴。当最后一针落下,一个完美的刺绣作品呈现在我们面前。同学们也逐渐体会到,非遗工艺人在绣一幅作品的时候,一针一线都是他们和工艺之间的勾连,蕴含着他们无尽的匠心与巧思。

刺绣不仅仅是布上的图案,更是一种情感的流露,一种优秀文化的展现。同学们在活动中对于刺绣工艺的艺术价值形成了初步的认知,对于其民族特色也有了更深的了解。

图:蒋颖、王一行

文:林烨洋、陈灿、谭元琳

(大数据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