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是时间的艺术,泥士太干则裂,太湿则塌,为了成就一件完美的陶器,匠人们需要等,等土干等火旺,等陶凉,一块陶泥,一种技法,一份心灵与艺术的碰撞;陶艺是赋予“泥”新意义的过程,是一种激发创造力的过程。异科导师刘亭宇小组成员于2023年11月22日中午在横山舞美功能室进行“千载陶艺史,薪火永相传”为主题的陶艺实践活动。

陶艺自古以来便为世人所追捧,它更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陶瓷的一生,从泥土中平凡而来,须经火炼一场,方能展现瓷器流转的神光,返璞归真。
此次活动开始之前,张老师先向同学们简单的介绍了关于中国陶艺发展历程和制作陶艺过程中所需要的工具和材料、具体制作和注意事项,老师还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做陶艺,让我们都不禁感叹“原来玩泥巴也不是意见容易的事情”。

在经过老师的展示后,让我们看见了一小块泥巴经过反复的揉、搓、压、捏、拍、打、敲等方式,再通过捏压、雕刻、塑型等步骤创作属于一个碗。
同学们看见后都更加的兴致勃勃,想要大展身手,每位同学都拿了泥土,在老师的陪伴下,孩子们都迫不及待地投入到动手环节,他们发挥天马行空的创意,大家沉浸在创作的美好体验中,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努力,一件件形态各异的陶艺呈现在大家的眼前。

在活动的最后,同学们纷纷在自己的作品上刻上一些标识来给自己的杯子盖上一个独特的“印章’,老师将孩子们陶瓷作品统一装好带走,之后将经历上色、抛光以及将其放入烧窑中进行烧制等一系列漫长的过程,就让我们一起期待着最后的完美成品吧!
参与是一种快乐,创造是一种享受,小小陶土趣味无穷,本次活动锻炼了同学们的动手创作能力和想象力,让他们近距离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璀璨结晶,古诗云曰“百种佳瓷不胜挑,霁红霁翠比琼瑶”,一器一物,一人一心,本次活动让同学们深入了解陶艺传统文化,让学生在学瓷、知瓷、言瓷、爱瓷中,让历史悠久的陶瓷文化给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增添一份趣意!
图:石荣华
文:秦晓雯
(大数据学院供稿)